【二十】李志伊和任坚的钧瓷情结
2012/1/31 11:22:44
第八节 李志伊和任坚的钧瓷情结
李志伊和任坚师生二人都是当代陶瓷界的著名学者。他们在祖国的陶瓷工作战线上,呕心沥血,孜孜求索,默默耕耘了一生,为祖国的陶瓷事业,特别是为钧瓷的恢复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们却谦虚谨慎,不事张扬。在上世纪屡次政治运动中,虽多遭不幸,仍然競競业业,忍辱负重,踏踏实实地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堪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李志伊,1909年生,河北省高邑县人。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在校曾进修窑业课。大学毕业后于1936年8月应聘来禹县陶瓷职业学校任校长。该校原在县城马王庙内,时任县长王桓武,以神垕为禹县陶瓷产地,又是全国重要瓷区之一,遂将学校迁往神垕。由于当时国家财力有限,就因陋就简,在破旧的火神庙内建起一幢简易的教学办公楼,即招生开课。共设3个班,每班40人,学制3年,除政府派来文化老师外,又聘请当地钧瓷艺人卢光华等为技师,讲授陶瓷专业课。学生边学习文化,边学习陶瓷科学知识和操作技术。由于李志伊工作勤奋,治学严谨,一批既懂陶瓷科学理论知识又能实际操作的陶瓷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结束了神垕瓷区数百年来陶瓷匠师只有实践技能,没有陶瓷科学理论,缺乏陶瓷科技人才的历史。
任坚出身陶瓷世家,自幼受父辈熏陶,热爱陶瓷技术,而且天资聪颖,学习勤奋,16岁考入陶瓷职业学校。李志伊伯乐识才,认为任坚孺子可教,视任坚为得意门生,倍加爱护精心培育;任坚也程门立雪,恭敬求教,成为该校学生中的佼佼者,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技士。
1938年,李志伊在禹县陶瓷职业学校离任后,又应聘到郑州高级工业化工学校任工务主任兼教化学、陶瓷课,任坚后来也考入该校深造。毕业后,又被推荐到陕西省黄保镇建西实业公司瓷器厂(耀州窑)任技师,继任助理工程师。
1946年春,由李志伊筹集资金,与任坚一起在神垕创办建华实验厂,边生产边实验,以生产养试验。当时神垕陶瓷生产用颜料——氧化钴由天津市供应,因正值抗日时期,交通受阻,氧化钴供应中断。李志伊和任坚用氧化钴一份加入20份碎玻璃进行锻烧,将氧化钴冲淡加入釉中,同样能烧出幽雅的天青色,拯救了神垕瓷区的燃眉之急。特别是,他们用钙釉代替木灰釉的试验成功,在神垕陶瓷发展史上可谓一大创举。神垕瓷区自有史以来一直沿用木灰作熔剂,木灰虽有不少优点,但是,它白度差,因神垕的粗瓷碗(神垕的主产品)以白为优,如白度差直接影响着产品市场的销售量。同时,木灰要从鲁山等地购买,运距远,成本高,最重要的是木灰腐蚀性强,经常把上釉工人的手腐蚀的鲜血直流,疼痛难忍。有鉴于此,他们利用当地的方解石进行了多次试验,终于可代替木灰作熔剂,彻底解决了上述问题,既解除了数百年来制坯工人烂手的痛苦,又为陶瓷厂家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可谓一举多得,工商界无不拍手称快。神垕商会要拿出200车碗(每车1500只)给予奖励,被任坚婉言谢绝,分文不取,至今在神垕仍传为佳话。
新中国建立后,李志伊结束了他20余年的教书生涯,到河南省工业厅工矿试验所任工程师(后提升为高级工程师)从事陶瓷科研工作;任坚于1948年被禹县人民政府推荐到中原大学学习,1949年毕业后,被分配到豫西行署五分署建设科工作,后又受政府派遣,去神垕接管国民党逃亡匪霸的窑场,创建人民工厂(即禹州市瓷厂),任经理,当时的人民工厂直接受许昌专署领导,后来又成为河南省的重要陶瓷厂,李志伊经常受省工业厅派遣来人民工厂指导工作,师生二人又再度合作。
钧窑于元朝末年的壬辰(1352年)兵变而毁于战火,钧瓷艺术从此失传。到清朝末年恢复时,只能一步一步地去探索,用现在的话说,就叫“摸着石头过河”。从上世纪初到1958年的半个多世纪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