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天津美术学院对钧窑发展的重要贡献
2012/1/31 11:40:43

第十节 天津美术学院对钧窑发展的重要贡献
天津美术学院,是一所美术和设计学科较为齐全、教学科研和培养方式颇具特色的艺术人才培养基地,也是国内最具影响的高等美术院校之一。该院于改革开放前奏——1977年来神垕瓷区搞设计创作、举办雕塑技术讲座,后又在神垕办雕塑技术学习班,在学院采取委培、进修、实习等形式,为神垕培养出一批设计雕塑人才。对推动神垕钧、彩瓷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神垕的钧、彩瓷发展史上增添了新篇章。
一次偶然的巧遇
1977年秋,我在神垕镇政府招待所内见到两位客人,他们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一派学者风范。在交谈中,得知他们来自天津艺术学院(1980年改为天津美术学院,简称天津美院,下同),一位是王麦杆教授,一位是朱金鹏同志。此前,他们在北京参观河南省第二轻工业厅举办的三瓷(钧瓷、汝瓷、唐三彩)展览,对钧瓷产生了兴趣,打算搞钧瓷创作,持学院公函来钧美一厂联系,然该厂不予接待,他们很失望,正准备打道回府。我当时任神垕镇工办主任,分管陶瓷工业,想请他到我们镇办工业——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简称东风瓷厂,下同)搞创作,经征得天津美院和神垕镇领导同意后,我和镇里有关领导当即去天津,经与学院领导商定,把神垕镇东风瓷厂定为学院创作基地。从此,双方便建立起了友好关系,至今已30余年,仍保持着友好情谊。
举全院雕塑主力来神垕搞创作
学院决定,派工艺系教授王之江(1939年日本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科雕塑专业毕业,已故),王麦杆(全国著名版画家,鲁迅上海左联成员,已故)和其他具有一定雕塑设计能力的教授及学生十余人组成团队,常驻神垕东风瓷厂,边创作、边制模、边成型烧制。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劳后,烧制成功各种钧、彩瓷器物100余件。其中王之江教授创作的“钧都神垕瓶”,瓶高约50厘米,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瓶身浮雕神垕全境,图像细腻、清晰,可谓神垕瓷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件佳作。王教授设计和浮雕的“江姐大花瓶”,瓶高一米多,江姐挺胸而立,气宇轩昂,生动传神。特别是周恩来总理的胸像,王教授确实费尽了心机,他不分昼夜,整整作了一个多月才塑造成功。王教授不但制作出上述大件作品,还作出不少小件,如仿“北齐黄釉扁壶”、仿“唐舞马提梁壶”、“儿童撒尿烟灰缸”都作得细致、精美,堪称杰作。王安庭教授设计的“双鹤瓶”,于1977年全国首届工艺美展评比中一举夺魁,被选为钧窑的代表作,刊登在1978年《人民画报》第11期上,又于1985年12月被农牧渔业部评为乡镇企业优质产品。王安庭教授还为钧美二厂设计出“朱雀瓶”、“瓜楞瓶”、“骆驼笔洗” 、酒具等,至今还在市场上流行,受人青睐。王麦杆教授设计制作的葡萄系列灯具、酒具等,美观适用,颇受欢迎。
当年王之江教授的得意门生王家斌,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升为副教授、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本院院长助理、教务长之职,现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雕塑家。他于1979年8月至1979年11月3次来神垕,为东风瓷厂设计出各种钧瓷器物40余件,其中大号孔雀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选中,大号孔雀瓶、高颈孔雀瓶、羊头瓶、短颈孔雀瓶被选为全国第二届工艺美术品展览会展品,有的选入人民大会堂河南厅,有的被《人民中国》杂志刊登发表,还有“劲牛”、“小马”等获河南省优秀奖。尹德明老师,擅长传统造型,也为东风瓷厂设计制作了不少作品,他制作的“九狮图”,把不同形状的九个狮子,巧妙地组合在一起,错落有致,极有情趣,是一件精品之作。其他师生也创作出不少好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充盈了东风瓷厂的展室,琳琅满目,十分喜人,使东风瓷厂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