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王莉英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官钧”瓷器
2012/1/31 15:35:41

第三节 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
博物院收藏“官钧”瓷器
王莉英
清宫收传下来的钧瓷,是钧窑的代表作。它卓绝的工艺技巧,考究的造型和变幻莫测的美丽色釉,不仅为北宋朝廷所赏识,更为世人所赞美,从而引起国内外古陶瓷研究者、鉴赏家们对钧窑烧造历史、工艺技巧及装饰艺术进行探索,现谈谈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钧瓷。
一、清宫收藏钧瓷的由来与分属
清宫收藏的钧瓷以北宋晚期钧台官窑烧造的陈设瓷为主。这批宫廷用瓷的烧制,都是照来样烧造,一经烧成,就直入宫廷。因而“官钧”成品一概集贮在宫廷之中。北宋末,“靖康”之变,汴京的收藏品,或随宋室南迁临安,或散失民间,或为金入掠往燕北,南宋时,临安宫廷收藏品复渐增盛。元朝建立,南宋宫廷收藏被转集于大都(今北京),成为元、明、清三朝皇室广藏的根基。清朝宫廷收藏品在承袭已有的基础上,又有增新。辛亥革命成功,清帝退位,一九二四年末代皇帝溥仪出宫。此后成立专门机构,对清室的公、私财产进行清查,据《清室缮后委员会点查报告》记录所知,清宫收藏品类极繁,并统称为“古物”,其中的数十万件瓷器,可谓苍海之一粟,而钧窑瓷器仅是瓷器类中一指!它们随同全部古物一起辗转南北,历经数百年而收传下来,成为建立于一九二五年的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基本收藏,一九三三年日寇占领热河,平、津危急,为保护文化艺术遗产,选择精要文物一万三千四百二十七箱,运往上海收藏,一九三六年又转运到南京库房庋藏。“七七”事变后,这批古物又转入蜀地,直至一九四七年方运返南京,其中一部分运回北京。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从该批古物中精选了二千九百七十二箱,于一九四八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九年元月分三批运到台湾省,自此清宫收传下来的古物就分别收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大主要庋藏地。在“清室缮后委员会员点查报告”里记录有不少钧瓷精品,其中的一部分也夥于南迁古物中,至今庋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二、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下文简称“两院”)所藏钧窑瓷器的种类,造型特点及色釉装饰
分藏在海峡两岸故宫博物院的瓷器都保存完好,并陈展于众,以宣扬祖国文化艺术之灿烂,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故宫博物院通过多种渠道,收回失落在民间的文物精品,其中也有“官窑”瓷器,本人曾涉于博物院藏瓷的保管、陈列与研究工作,现就所接触过的钧瓷藏品,并参照“清宫缮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中所列的钧窑瓷器,再结合台北故宫博物院于七十年代编辑出版的《故宫藏瓷》宋钧篇,对“两院”收藏的“官钧”瓷器进行分类排比,以示“官钧”器物之概貌。与民间窑业相比,北宋钧台官窑的瓷器生产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器物以陈设瓷为主,有花盆、盆奁、洗、尊等类,其中以花盆为数最多,洗、尊次之。各类又有多种样式和不同的色釉装饰,以花盆为例为可分为菱花式、渣斗式、四方式、六方式、海棠式、葵花式、仰钟式等等,釉色有天蓝、月白、玫瑰红、丁香紫或红、紫、蓝相间的美如彩霞的颜色,除上述典型的“官钧”器物外,藏品中还有一些碗、盘之类和数量极少的瓶、炉等器,它们不是“钧台”官窑的产品,但制作相当精细,它们产自何处,下面专作讨论,现对各类钧瓷分析如下。
(一)出戟尊:“两院”均有收藏。仿青铜尊式样制作。侈口外撇,束颈,小斜肩,扁鼓腹,胫至底边渐外敞,尊体饰有长方形戟十二个,分置在颈、腹和下胫部,计三层,每层四个,两两对称,上下呼应,分别饰以月白色和丁香紫色釉,棱边处呈土黄色,足底均涂彩色釉汁,并刻有汉写数字号。
(二)花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