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路军:用龙泉青瓷艺术解读“三星堆文化”
2024/10/26 15:22:22
陈路军青瓷作品:新时代“太阳轮”
作品名称:新时代“太阳轮”(铁胎黑青釉,釉水:天然原矿,1300度烧制, 片纹:浅白断纹)
创作灵感源自三星堆文化“青铜太阳轮”,陈路军运用成熟的龙泉青瓷艺术语言诠释青铜文化与陶瓷文化的融合发展,并首开先河让龙泉青瓷艺术在“三星堆文化语境”中碰撞共鸣。
太阳崇拜是人类的共同文化心理(具体表现在世界各地早期岩画和文物遗存中的太阳图案或纹饰)。
作品新时代“太阳轮”试图担当“一带一路”语境下,龙泉青瓷融通世界的文化使者!
“三星堆文化”青铜太阳轮
远兴青瓷工作室创始人陈路军
远兴青瓷工作室创始人陈路军,出生于龙泉青瓷世家,2005年入"怀德青瓷工作室",师从青瓷秦斗李怀德传承人李志明大师,专攻龙泉哥窑釉研究和青瓷艺术创作,2011年创办"龙泉远兴青瓷工作室"。作品多次在展览获奖。
陈路军(右)与师傅李志明(左)
李志明,1970年10月出生于宝溪乡溪头村。技艺高超的李怀德对自己的孙子寄予厚望,一心要把自己的好手艺传给唯一的孙子,为此他将孙子取名为“李勉量”,意思是要勤勉、思量做好青瓷。“我现在的名字李志明是徐朝兴大师取的,徐大师说‘志明’就是有志向才会有美好明天的意思。其用意也是希望我要树立远大志向,为了龙泉青瓷美好的明天,努力把传统技艺传承好。”李志明说。
李志明自幼就受到大师的艺术熏陶。李怀德对聪明机灵的小孙子疼爱有加,上班也带在身边。当年,在龙泉青瓷研究所工作的李怀德与徐朝兴两人同一间工作室、同一张工作台,从事青瓷的研究、设计。李志明就在工作台上,这边看看、那边瞧瞧,然后自己动手,把泥巴捏成小鱼、小鸟……艺术的细胞、传统的技艺就这样开始嵌入李志明幼小的心灵。
1983年,在上垟瓷厂职工子弟学校就读的李志明,参加学校举办的青瓷制作比赛,他的作品《大公鸡》得了大奖,这一纸奖状,更加坚定了他勤勉、思量做青瓷的志向。然而,也就在这一年,命运却给了李志明残酷的打击,他不慎从高处摔下来,导致脊椎受伤,造成终生残疾。
学校毕业后,李志明去了溪口碗厂做学徒,同时开始学做仿古瓷。1988年,已经具备一定技艺基础的李志明,作为家属工招入青瓷研究所,这对于酷爱青瓷艺术的李志明,真是如鱼得水。在这里,他每天都能接触到代表龙泉青瓷最高水平的老师和作品,老师们总是毫不保留地把技艺传授给他,甚至手把手教他。他总是嫌上班时间过得太快,白天在单位干得不过瘾,晚上回到家里继续做这做那,一团泥巴捏到半夜三更。有时他还把夜里在家里做的自认为好的东西,偷偷摸摸带到单位的窑去烧,尽管这是不允许的。
在刻苦学习制瓷技术的同时,爷爷李怀德经常带着李志明去各瓷土、釉水采矿点考察,传授各种瓷土、釉水的配比,从而使李志明对上垟周边瓷土、釉水矿的构成、特点熟记于心,爷爷传授给他的青瓷配方也深深地记在脑海里。深得前辈真传和自己20多年的潜心摸索,李志明较为系统地掌握了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和各种类配方。1994年,下岗后的李志明在上垟镇木岱口创办了“怀德青瓷工作室”(当时称:李氏生和瓷坊),以制作传统器型青瓷和仿古青瓷为主,后来还收徒,传授他们制瓷技艺。
为了实现爷爷生前的愿望,2009年,李志明筹资在工作室里建了一座馒头窑。“因为在我爷爷的日记里,曾经提过这回事,他说‘南方有龙窑,北方是馒头窑、阶梯窑,龙泉青瓷是否也可以用馒头窑烧制。’我就试着建了馒头窑。”当馒头窑烧出第一窑产品时,吸引了不少客户和媒体的兴趣。
虽然李志明既不善言辞,也不热衷包装,更无耀眼的光环,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