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色以及它所带有的肌理和纹路,更多的是因为它干净,能传达出八大山人身上那种高洁不凡、超脱尘俗的剔透之感。一道希望借着这套作品表达出自身对古人精神的借鉴和敬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欲知花乳青泠味,须是眠云卧石人。” 说的是一种山居生活,这也是丽强的作品所追求的那种如丝丝般意境的淡雅式生活——中国式情怀。丽强说,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高士,有诗情画意绵柔情怀的、也有一锤子打不断钢骨的,每个人所追求的方向都有所不同。就算都是做陶瓷的,每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表达方式,他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迎合世俗,也无意于把自己认为的美强加给别人。他想用自己日积月累的功夫、对生活踏踏实实的感动以及它背后的力量,赋予自己的作品更丰厚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向世人展现陶瓷作品完美的比例构架和所呈现的视觉美感。
      十二年的坚持,我做的不是艺术,我做的是我自己
      如果你还会觉得一件事情特别有趣,那是因为你还对这件事还不够熟悉或是说了解的不够透彻,所有的事情,做到最后,都会归于平淡,成为一种习惯,变成一种坚持。正如丽强所说,刚开始接触陶瓷时会觉得都是新鲜的,但渐渐的你会发现,当所有都变得熟悉,所接触的都会变得平凡,不再新奇。做十二年陶瓷并不是因为它有趣,做到最后更多的是一份坚持,为一分改变付出无数时间和精力,看普通的一块泥在与火的融合中生出精彩,看自己的作品一件件被人买走,能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成就与喜悦。


      丽强说,泥与火的组合是改变物质的一种方法,它同时也充满着不可预测性。陶瓷在很大程度上便是泥与火的艺术,但不是所有经过泥和火历练的都能成为艺术,最主要还是最后的结果。但也因着这份不可预测性,让陶瓷拥有了更多的吸引力与挑战性。不少陶瓷艺术家会认为将陶瓷制作出来这件作品便成功了,丽强觉得陶瓷从炉火中走出仅仅是它生命的诞生,把泥土化做人形,做一颗心放在胸中让它到人世中去修炼。真正的陶瓷更需要的是在世间接受日月之精华,退其火气残其枝蔓,经历历史和岁月的雕琢方能成人,千百年后的残缺件才会是它真正的面目,才是展现它丰厚生命力的最佳时期。
      很多人都觉得陶瓷不是主流的艺术,会把做陶艺当做一种生活的点缀,却不会花时间去研究探索。丽强说的一番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说,再冷再偏的领域都要有人去探究,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去迎合主流,迎合市场,迎合他人的眼光,那些看得到未来的事会让人觉得乏味,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才能得到更多的愉悦与满足,当自己的喜欢坚持探寻得到认可时,带来的喜悦是那些被人看好的事所无法比拟的。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陶瓷的装饰语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向大众的家用装饰陶瓷来讲适应市场也是至关重要的。但丽强对于做自己似乎有着近乎执着的坚持,他觉得与时俱进是很重要,自己也会尽量与时俱进,但更多还是会倾向内心的表达。不会去管别人的符号,需要什么做什么,什么打动了自己做什么,只做自己需要的,只做自己想做的。做陶瓷虽然是艺术,离不开设计,但却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艺术而艺术,他更需要的是做自己,做表达自己内心的作品。 
中国瓷网总经理朱东明与光丽强

      光丽强(小光)
      1984年生于山西,2007年毕业於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在景德镇创立个人工作室从事陶艺创作至今。目前共有3大系列《器械时代》,《沙发上的青春》,《秘密花园》。
展览
2007年10月北京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展
2007年12月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名人作品展
2008年4月北京景德镇百家名人作品展
2008年11月上海景德镇学院派作品展
2009年10月上海艺术博览会
2010年11月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
2012年12月策划2012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