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长江万里图》拍得1.495亿元 创新纪录
2011/11/19 23:35:34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
2011年11月19日晚20点30分左右,在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秋季拍卖会“生命之流——吴冠中《长江万里图》”专场上,吴冠中的《长江万里图》 以8000万元起拍,经过2个电话委托和3个场内买家的15轮竞价,最终以1.3亿元的落槌价被958号男性买家购得,同时,也以成交价1.495亿元(含佣金),超越了今年保利春拍中以1.15亿元(含佣金)成交的《狮子林》,刷新了吴冠中单幅作品的拍卖纪录。
吴冠中《长江万里图》创作背景
1973年,吴冠中从农村调回,参与创作北京饭店的大型壁画《长江万里图》。《我负丹青》一书中,吴冠中写道:“又遇上好运气。北京饭店约黄永玉、袁运甫、祝大年和我共同绘制巨幅壁画《长江万里图》”,“那图由设计师奚小彭总负责,绘制者有袁运甫、祝大年、黄永玉和我,袁运甫联系各方面的工作,稿子酝酿很久,待到需去长江收集资料,我们从上海溯江上重庆,一路写生,真是美差。”
回忆往事,画家畅快的心情,溢于笔端。祸兮福兮,不得由己。二十年余年间,流风暴雨挟袭,画家既不肯困于具象的藩篱,又不愿束于抽象的羁绊,找寻东西相融,传统与时代交合的航道。今朝壮游大江,投宿两岸,绘万里景象,捕江山之魂,画家如何不畅快。
书中,吴冠中笔调快活地描述了匆匆数月的写生片断:“在黄山住的日子较久,日晒风吹,只顾作画,衣履邋遢,下山来就像一群要饭的”、“山城万县面临长江,江畔码头舟多人忙,生活气息十分浓厚,是最惹画家动心的生动场景。”
水陆兼程,投宿两岸,画家胸中块磊消解于滔滔江水,履之所至,纵览江山,渐于心手相忘之际,心物相应之时,雪域青松、天府梯田、巫峡女神、黄山云雾、金陵大桥、水乡粉墙、滨江灯火,一一魂入画中。
唐宋直延民国,代有画家图绘长江,以油彩绘之全景,吴冠中是第一人。
吴冠中谈及《长江万里图》的创作,曾自述道:“我作长江,整体从意象立意,局部从具象入手,此亦我70年代创作之基本手法。江流入画图,江流又出画图,是长江流域,是中华大地,不局限一条河流的两岸风物,这样,也发挥了造型艺术中形式构成之基本要素,非沿江地段之拼合而已。”
《长江万里图》从诞生之日起,注定名垂画史。
岭南画派首倡,徐悲鸿、林风眠率以亲身探索的“中西融合”,《长江万里图》在真正意义上贯通了中西界域;在造神与造鬼的政治急涡中,《长江万里图》超越了时代笔墨和主题;横站具象与抽象的崖畔数十年,《长江万里图》奠定了“风筝不断线”的基石。最重要的是,《长江万里图》令人叹服地寓长江万里之魂于一卷,徐徐展开,中华民族之魂沛然翻腾。
《我负丹青》记述:“创作组到重庆时得知北京已开始“批黑画”,我们被召提前返京,抛入“批黑画”的旋涡中去,长江壁画也告流产。批判无妨,我们辛辛苦苦画来的一批画稿竟是难得的,后来各人都创作出不少佳作。我为历史博物馆和人大会堂画的油画三峡、为北京站画的迎客松和苏州园林,都来源于那批素材。”
30年间,很少有人知道《长江万里图》存于世上。
2006年1月18日,国内各大媒体报道:“30年来,《1974.长江》与吴冠中玩了一个失踪游戏,吴冠中已经遗忘的时刻,意外现身于家中一个柜子底层,油彩已经浸透纸背,板结了。它的重现,吴冠中感觉‘抢救了一个躺在摇篮里30年的婴儿。’” 《1974.长江》6月于世纪坛展出,10月,捐赠故宫(微博)博物院。
沸沸扬扬的新闻、展览和捐赠,并未结束传奇的故事。当年北京饭店《长江万里图》壁画总设计师奚小彭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