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谈书法
2013/9/15 20:29:15

 

    一、谈品格
  要踏实,不要好高骛远,要多读书。 
  待人以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吹,不要作假,要戒骄戒躁。 
  与朋友交必能尽言,扬善改过,不能如此,只好避之,不与同恶也。——与庄希祖谈 
  学字就是做人,字如其人,什么样的人,就写什么样的字,学会做人,字也容易写好。 
  学问不问大小,要学点东西,不要作假,要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有体会,受益。 
  做学问要踏实,不为虚名,不要太早出名,不要忙于应酬,要学点真东西。——与桑作楷谈 
  不要学名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若徒慕虚名,功夫一点没有,虚名几十年云烟过去了。——与张尔宾谈 
  搞艺术是为了做学人,学做人。 
  做人着重立品,无人品不可能有艺品。 
  做学人,其目的在于运用和利人。 
  学人的心要沉浸于知识的深渊,保持恒温,泰山崩于前面不变色,怒海啸于侧而不变声。有创见,不动摇,不趋时髦,不求艺外之物。别人理解,淡然;不解,欣欣然。 
  谈艺术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探索人生。 
  做学人还是为了做真人。 
  艺术家必须是专同假、丑、恶作对的真人,离开真、善、美便是水月镜花。——《林散之序跋文集》 
   二、谈门径 
  [陈慎之问:为什么日本人写的这么好?] 
  学的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 
  先写楷书,次写行书,最后才能写草书。 
  写字要从唐碑入手,推向魏汉;再从汉魏回到唐。 
  宜学六朝碑版,继学二王,再进而入汉魏,其气自古不俗。草书宜学大王,十七帖》精印本;行书宜学僧怀仁《集圣教序》,有步可循,自然入古不俗矣。 
  学近代人,学唐宋元明清字为适用。 
  唐宋人字,一代一面貌,各家各面貌。他们一个也不写汉隶,因为用不上,练练笔力是可以的。但要先学楷、行。 
  李邕说:“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要从米、王觉斯追上去。 
  欧阳修青年时代诗、文、书、画样样学。有人说你这样不精一项是不行的。于是,他便专攻诗、文,成了大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都精。因此,学要专一。 
  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因为这样,千百年不倒。…… 
  多种帖多写一些有好处,但要化为自己的字体。怀素就是写他的草书,赵孟頫是行书,苏、米也就是那么二种行书体,而不是正、草、隶、篆样样精通。 
  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可用淡墨汁或水多写写,手腕活。——与庄希祖谈 
  学写字,二三十岁就要学会笔法。字写的不好,是功夫问题,首先是方法要对,方向要对。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会提高。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看到草书神气,一开始学字就潦草。不知草书是经过多少年甘苦得来的,要在规矩中下苦功夫才是正道。 
  向唐宋人学,一代有一代的面目。汉碑,晋人就不学了,练功夫是可以的;楷书学宋人的就很好,楷书是很难的,学好不容易。 
  书法很玄妙,不懂古人笔墨,难以成名。 
  董其昌书不正为正。气足。难学。从米、王觉斯追上去,用墨要能深透,用力深厚,拙从工整出。 
  定时、定量、定帖。 
  最好每天早晨写寸楷二百五十个,临摹柳公权玄秘塔,先要写得像,时间最少三年,因为这是基础。 
  写字,一定要研究笔法和墨法,要讲究执笔,讲究指功、腕功和肘功。写字时要做到指实掌空,先悬腕而后悬肘;临帖要先像后不像,先无我后有我,先熟后生,有静有动,意在笔先,抱得紧放得开。日久天长,就能达到瓜熟蒂落,熟能生巧的境界。——与范汝寅谈 
  要近学古之贤者,他们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