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陶师庙千百万陶工朝圣地
2011/6/20 22:26:01

  陶师庙瓦脊公仔以历史传说“舜帝南巡”作为题材,展现以舜帝为代表的悠久陶瓷文化。   
  “石湾瓦,甲天下,庞及海外之国。”石湾陶,景德瓷,概括了中国陶瓷业的精髓。与景德瓷不同的在于,一个是官窑,一个是民窑。石湾陶业始于何时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印纹陶器,证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石湾先民已经开始烧制陶器。
  汉代以后,由于商业逐渐发达,货币流通量大,铜多用于铸造钱币,铜质日用品大多被陶器替代,陶业于是得以兴盛,也带动了陶艺的长进,制陶形成独立的手工业,陶器走向市场成为商品。因此,石湾出现大型陶场的历史最晚可以上溯到唐朝。
  佛山名片
  陶师庙是石湾 “四大古迹”之一(另外三处是丰宁寺、莲峰书院、高庙),用来祭祀陶瓷师祖虞舜帝,它是石湾陶瓷史上最鼎盛时期的象征,是石湾标志性建筑,在陶瓷行业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此外,明清时建起来的陶师庙就像当时的一个陶瓷精品展览馆一样,收纳着当时陶瓷行业的精品,尤其是具有石湾特色的瓦脊公仔,名扬海内外,陶师庙更是制陶业辉煌成就的骄傲和标志。
  寻访 ; 新建陶师庙塑有“瓦脊公仔”
  本专题所重点介绍的陶师庙,建于明朝,但今已无存,唯一能现场寻访的,就是新建的陶师祖庙,其建筑分为“三进式”结构,在其三大殿以及各偏殿的瓦脊上,都塑有具佛山石湾传统艺术特色的“瓦脊公仔”。这些“瓦脊公仔”比较高大,比传统的造型要高出二到三倍,据称这样更轻易让人欣赏到“瓦脊公仔”的真面目。可是,穿过占地近20亩的陶师庙广场走进去,却很难找到感觉。据称,在1933年、1935年当时有两篇关于陶师庙的报道称,陶师庙前面一带场地宽广,绿树成荫,是陶工休憩的好去处。每日上午,说书的、唱戏的、卖鱼蔬果品、日用杂货、占卜算命的摊档摆满院前庙外。当地和外乡的男女老少络绎不绝,熙熙攘攘,形成热闹的墟市。“也许,现在的陶师庙让人遗憾的是既少了一些历史的沉淀,又缺乏现世的生气吧。
  始末: 陶业兴盛,陶师庙应运而生
  据了解,宋代是陶瓷业的鼎盛时期,窑场遍布全国,陶瓷业从内地向包括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扩展。当时官窑水道渐趋淤浅,汾江和东平河直通广州,于是陶瓷制品运往广州后出口非常便利,石湾一带又有陶泥岗沙,取材方便,于是石湾发展成为当时岭南重要的陶瓷制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东南亚。石湾陶艺中最富盛名的就是石湾公仔,取材广泛,内容丰富。石湾的琉璃人物瓦脊是很多古建筑的装饰部分,被佛山祖庙、广州陈家祠、香港大屿山以及越南、缅甸、泰国等地古建筑广泛使用。
  据介绍,自古以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庙,如此兴盛的制陶业当然也不例外。据佛山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何炽垣介绍,石湾第一座陶师庙就建于南宋,约1273年,由躲避战乱从山西霍州逃难至石湾的窑工所建,这座陶师庙狭小,只有30平米。明代时,中原陶工大量迁到石湾后,石湾陶业兴旺发达起来,据记载,那时的石湾共有陶窑107座,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生产的陶器分为日用、艺术、园林、工业、葬用等五大类24个行业,之前的小陶师祖庙已不适应当时需要,各行陶工筹款兴建规模宏大的第二座陶师祖庙。据同治《南海县志》记载,第二座陶师庙始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位于石湾莲子岗东麓,与莲峰书院和丰宁寺毗邻,长约70米,宽约50米,非常宏伟。陶师庙中供奉的是陶师虞舜帝。每年农历三月廿六和八月廿二为陶师诞,石湾都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俗称“春秋二祭”。所有陶工参拜陶师像,祈求窑火兴旺,烧出精品。平时陶师祖庙内大多场地被划为铺位出租,成为陶工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