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钢如:人们对陶瓷艺术判断标准不甚清晰
2014/8/31 22:46:04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称人们对陶瓷艺术判断标准不甚清晰——
在中国陶瓷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景德镇以集大成者的姿态,辉煌地体现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卓越成就。9月3日至14日在广州岭南会展出的“景德镇当代大师陶瓷艺术精品展”,将迎来一批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熊钢如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与景德镇众多的陶瓷艺术家一道,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开拓着21世纪陶瓷艺术新辉煌。
立志去景德镇展拳脚
今年上半年,一只卖了2个多亿的“鸡缸杯”搅得收藏圈沸沸扬扬。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历史悠久的“瓷都”景德镇,有一位能将鸡在瓷器上画得出神入化的国家级大师——熊钢如。他画笔下的鸡,雅淡诙谐,既富有草根生活的无限趣味,又有着盎然向上的精气神,似乎比那只天价鸡缸杯更接地气儿,更加切合当代人的情怀。若非如此,景德镇的人也不会送给熊钢如一个亲切的称呼:“雄(熊)鸡公”。
熊钢如的老家在江西丰城县。离他家不远处,就是陆羽在《茶经》中记载的唐代六大名窑之一——洪州窑的古遗址。小时候,熊钢如经常在古窑址玩耍,也常捡拾一些好看的瓷片回家把玩,对瓷艺的爱好也许就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在了他幼小的心间。
幼年时,熊钢如的父母双双早逝,小小少年成了孤儿,被迫独自在这世间艰难求生。课余时间,他打柴捉鱼,为自己攒钱读书。挣扎着上到高中时,熊钢如有幸碰到一个特好的老师——班主任宋老师,知道他喜欢陶瓷,并且有不错的绘画天赋,便积极鼓励并予以指导。他告诉熊钢如,洪州窑虽然比景德镇烧造的历史更悠久,但用的是火候不高的软质瓷,景德镇使用的则是高岭土的二元配方。若是喜欢陶瓷,一定要去景德镇才能大展拳脚。在老师的鼓励下,熊钢如在1960年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
在陶瓷学院经过四年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之后,熊钢如于1964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被分配到了景德镇雕塑瓷厂,很快便在强手如云的厂里崭露头角。24岁那年,他根据自己做过翻砂工的体验,创作了一件反映工业题材的作品《铸》,在华东地区美术展中亮相。作品塑造的是一个典型的炼钢工人的形象,头戴一顶附有滤色镜的鸭舌帽,手持劳动工具,炯炯有神的目光坚定地注视着前方,两条胳膊上鼓起的肌肉蕴藏着强大的力量。这件作品在美术展上引起极大轰动,后来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以最熟悉的“鸡”入画
不过,熊钢如在生产一线没有待太久的时间,很快就进入了管理层。1986年,他被提拔为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的副总经理,主管全江西省陶瓷工业的技术工作。“在厂里主持工作的时候,我还可以用业余时间搞搞雕塑,进了公司之后就彻底失去了这个条件。雕塑可以说是陶瓷领域里的‘重工业’,需要很大的场地,成块的时间,对原料也有要求……这些条件在公司里都不具备,而我又不想丢掉专业,所以就只有转型了,从陶瓷雕塑转到了陶瓷绘画上来。”熊钢如坚持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挤出几个小时来画画。因为在陶瓷学院时就为造型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所以他对于使用笔墨在宣纸上描画,并没有太费周折就找到了感觉。而将笔墨语言转换成陶瓷语言描绘到瓷器之上,就更是水到渠成之事了。
不过,熊钢如深知在专业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在山水、人物、花鸟几大门类当中选择主攻花鸟,并且又在花鸟门类中选择了自己最有体验的“鸡”来作为主要的描绘对象。“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鸡的观察比较深刻。而且‘鸡’在民间的意头很好,和‘吉’谐音,有消灾驱鬼的含义。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还赋予了鸡‘五德’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