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英挺:宋龙泉青瓷的“黑”与“白”
2022/4/26 17:04:07

经常有藏友问我,这件龙泉黑胎青瓷是不是溪口窑产的?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就一般搞收藏而言,没必要把黑胎青瓷的具体产地区分得那么清楚。为什么呢,因为龙泉窑黑胎靑瓷的面貌非常复杂,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龙泉窑黑胎产品是少数,提起黑胎首先想到的是溪口,但实际上,宋代的龙泉窑有很多窑口都在烧黑胎青瓷。大窑区片迄今就发现有不下二十处的窑址烧制过黑胎青瓷,溪口瓦垟区片黑胎青瓷占的比例更高,数量更多,规模更大,分布上更集中。最近几年还发现如小梅窑,住田窑均烧制黑胎青瓷,还有诸多地方,一些不知名的小窑口也有零星发现。这些黑胎产品大同小异,有的特征鲜明,有的则很难区别,若非深入研究掌握很难分辨清楚。
那为什么龙泉窑会在宋代出现那么多窑口烧制黑胎青瓷?这主要跟宋人的摹古好雅之风盛行有关,即以黑胎青瓷模仿青铜礼器的造型,观之有铁骨铮铮之态,扣之有金石悦耳之声。宋人不贵金玉而贵铜磁不是说金玉不贵重,而是金玉富贵不免沾俗,铜磁古朴则臻清雅。若以理学家周敦颐名篇《爱莲说》来比拟,则金玉恰如牡丹,铜磁算得上是莲了。但铜和磁又不可同日而语,古铜器难得,瓷器则当下可制,黑胎瓷器的烧制即是要表达对古铜器的膜拜,所以黑胎青瓷模仿青铜礼器造型的比例很高。宋人很高明,所谓仿制并不是只摹其形,表面的纹饰并不是重点,之所以用黑胎即以其铁骨映衬青釉获得凝重却又清雅的效果,追摹青铜礼器所呈现的风骨神韵。
值得注意的是,黑胎青瓷模仿青铜礼器造型只是出于审美上的目的,它既不是礼器,也不是祭器,大都是用来插花、烧香的生活用器和陈设用品,这是宋人生活美学的具体体现。如范成大《古鼎作香炉》一诗写道:“云雷萦带古文章,子子孙孙永奉常。辛苦勒铭成底事?如今流落管烧香。”即便是带有铭文的稀有古鼎,都被用来烧香,更何况是瓷器了。而“琢瓷作鼎碧于水”,青瓷不仅易得,相较于古铜器,自有一番清新格调与情趣。
正因为黑胎青瓷承载了宋人的审美底蕴,我们关注宋代的龙泉窑黑胎,首要不是去细分窑口,这意义不大,器物本身的品质才是关键。搞收藏不同于考古,考古可以通过挖掘找出窑址,找出地层叠压关系,将整个面貌客观地呈现出来。我们搞收藏没有这个条件,我们的焦点是器物本身,我们可以通过产品的比对排比,比较出质量的优劣变化,从而区分出它们在烧制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就龙泉黑胎而言,笔者做过大量残片的对比,综合其形制胎釉、风格特点等各方面异同得出:宋龙泉黑胎以大窑山连窑窑址所出为魁。
山连窑出土的黑胎青瓷烧制时间最早,质量最优,其特点是胎质极薄,足圈规整,釉质密度超高,釉底色偏蓝,形制上近似汝窑、定窑。而这些特征所呈现出的烧制水准是龙泉其它窑口所无法企及的,无论是声名远播的溪口瓦垟窑,还是质量较高一度被冠之以哥窑的小梅瓦窑路窑,后两者在烧制时间上要晚于山连窑。



以上为山连窑出土的黑胎青瓷标本
 
山连窑支钉标本
山连窑址出土的黑胎青瓷中还发现有支钉残片,数量极少,不是主流,质量极高。有的底足神似汝瓷的撇足,一周圆细支钉,足胎制成二层台形式。黑胎青瓷由于紫金土含量较高,在高温烧制过程中瓷胎容易变形,二层台式足底部更稳,更有利于支烧成型。大窑其他窑址也出现过带支钉的残片,但这些支钉痕大多很粗,没有山连窑的精致细腻,也沒有诸如二层台之类的特殊设计。
掌握山连窑与众多黑胎青瓷的差别,是认识龙泉窑黑胎青瓷的关键。总的来说,山连窑黑胎青瓷在气质上极似北宋时期的绘画意境,形制上多有一种伸展的姿态,飘逸脱俗。而之后出现的诸多黑胎青瓷形制重心下移,多敦实拙朴,釉质的致密度也在下降,釉色青中泛青黄,世俗味渐重。所以,不是所有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