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艺无反顾—助理工艺美术师张燚的成长历程
2016/4/1 16:32:01

张燚于1983年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紫砂大家庭里,父亲张顺法是当今响当当的制壶名家,曾于1992年作为宜兴优秀紫砂人才和扶持革命老区延安的成员之一,前往延安创办“延安新华紫砂陶瓷厂”,并协助当地成功举办了“延安紫砂之星艺术展”,不仅被延安市聘为“荣誉市民”,而且被延安市聘为终身的紫砂“技术顾问”。张顺法的师傅是紫砂名家李碧芳,而李碧芳的师傅是一代壶艺宗师朱可心。如此追溯,张燚算是朱可心大师的第三代传人。张燚的外公鲁玉贵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她的母亲鲁瑛以及她的姨妈、姨父、舅舅等人,都是从事紫砂艺术的。平时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谈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紫砂。因此,说张燚生长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紫砂大家庭里名副其实。  张燚与外公(原宜兴紫砂工艺厂书记)鲁玉贵
从小的耳濡目染,加上对紫砂艺术的喜爱和一份独特的领悟能力,张燚在步入紫砂之路时,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许多学习制壶的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只是“做”,而张燚在扎扎实实打制壶基本功时,就在“做”的过程中常常渗入自己的思考,所制的壶虽然还是传统,但传统中总会有点新的东西,给人新的感觉。以她的“线韵壶”为例,刚开始制作出来的“线韵壶”,弯嘴卷曲自然,壶钮大气挺拔,整体造型稳重大方,线条流畅。许多人见了这把壶,都说不错。然而,当她静下来时,反复观看这把壶,总觉得这把壶还欠缺点什么,还没有完全达到自己心中所要的效果。于是,她对壶身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分析,查找不足在哪里。看着,想着,她感觉太多的线条反而影响了作品的整体效果,便决定用四个弯点缀壶身,以此简化线条。按照这一设计重新制作出来的“线韵壶”,她惊喜地发现这四根线条不仅和壶体的中心线自然天成,而且壶型和壶体更加协调统一,壶的精、气、神一下子有了质的飞跃。

张燚是位高材生,用老一辈紫砂艺人的话说,是个有文化的人。这些年来,她在醉心制壶的同时,不断学习,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后,又进修于四川农业大学工艺美术本科。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厚实,为她的壶艺创作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她的壶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以文化内涵表达思想,表达情感。
张燚作品【凤鸣壶】
  紫砂壶的造型无论是承古还是创新,都讲究器型点、线、面所勾勒出的美感。制壶者大多是将自己的设计理念绘成草图,几经修改调整,最终得到线面流畅、比例协调的款型。同样是设计绘图,张燚尝试着在电脑上设计绘图,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她创作的“凤鸣壶”正是她运用计算机绘图设计的成果。“凤鸣壶”取材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鸟凤,以百鸟之王凤来象征祥瑞,寄寓美好的祝福。在设计时她特别注重整体搭配,在圆柱形的壶钮上加上一圈装饰品,便于壶盖起落,增强了壶的实用性。整壶造型淳朴,线条流畅,精气神十足。
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为张燚题词“承古意新”。
 
张燚简介
张燚 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绿宝石艺术陶瓷馆签约的著名陶瓷艺术家。
陶都宜兴,紫砂荟萃,“润陶苑”秀立于林。“润陶苑”张氏一门,有女名燚,其父张顺法,其母鲁瑛,皆为紫砂工艺厂著名工艺师,外公鲁玉贵更曾系紫砂工艺厂党委书记,家学渊源,自襁褓即受熏陶。赋乃天生,性是情生,幼时便对紫砂独抱情怀,日益渐深,后南京工业大学毕业,遂立志从业紫砂艺术之创作,拜省大师胡永成门下,悉心学艺,更入四川农业大学艺术系进修。
其紫砂技艺逐步精深,出现其独有的艺术风格,作品简练古朴,以高雅见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