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七老
2011/1/11 20:55:36
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国家十分重视传统紫砂工艺的恢复、保护和发展,1950年11月成立紫砂产销联营处,1954年在蜀山地段建立紫砂工艺合作社,把仅有的30多名老艺人组织起来。翌年春,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1956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七位著名紫砂艺人为“技术辅导”,开始了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陶艺的传承工作。目前,这些老艺人均已作古,不过,他们的优良品格和传世美器至今仍然熠熠生辉。任淦庭、吴云根、斐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并称为紫砂艺界“七大老艺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紫砂艺术发展的重要奠基人。
蒋蓉(1919-2008),别号林凤,生于宜兴川埠乡潜洛村紫砂陶艺世家,自幼随父辈研习紫砂,1955年到宜兴紫砂工艺厂,为当代陶都第一位女紫砂工艺大师,被誉为“花货泰斗”。其代表作品《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枇杷笔架》被选作北京中南海紫光阁陈设。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6年,她被江苏省文化厅指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陶技艺”的传承人代表;同年,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她“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
吴云根(1892-1969),出生在一个平民家庭。因家境贫寒,他13岁就在蜀山跟随汪根宝学紫砂壶艺,靠悟性和求知欲,3年学成满师,以又快又好蜚声壶界。作品技艺精湛,构思奇妙,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创作的提梁弧菱壶、大型竹提壶、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陶艺大展,声誉远播。现在,吕尧臣、汪寅仙等一批海内外闻名的制壶高手,均出其门下。
吴云根代表作品:线圆壶,壶身用两泥片合制作成扁球状,口部与半球状盖相切,壶底简洁,为一捺底,桥梁钮与盖浑然一体,整个壶在扁圆中求韵味。流自壶腹胥伸自然,把高挑圆润下留垂耳,与流对应称势。中置一腰带线将全壶提携神韵,腰线带方、角圆,变化中求统一,将制作中的泥痕藏于其中,天衣无缝。
裴石民(1892一1979年),又名德民,早年即从事紫砂业,艺成后在上海专门研究和仿制紫砂古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和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力作“蟠桃壶”、“毛蟹”和“春蚕”等生动逼真。曾为项圣思桃杯配托、为供春壶配盖,传为紫砂佳话。其壶光素、花货类均有,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远第二”之称。
其代表作松段壶,以一截苍松为壶身造型,褐色的斑驳树皮,树身用利斧砍伤,枝桠依然,象征生命的力量。壶嘴为三弯变化的松枝,塑各式节疤。壶把柄间琢成斧劈撕裂的残痕。分叉出新松枝叶,生意盎然。口盖为平嵌盖,吻合严密,上塑小松,枝叶有姿,呈钮状,十分完美。此壶用本山绿泥制作,烧成后呈米黄色,松皮为本山绿泥中加适量的紫泥及色素,烧后呈深褐色,松叶为墨绿泥,均为同一基泥,成型易结合。紫砂土彩色丰富,在苍劲中显出一派生机勃勃。
王寅春(1897-1977年),现代制作筋纹器茶壶的著名艺人。12岁拜金阿寿为师学艺。艺成至上海制仿古器,见识甚广。亦善制各类方形砂壶。其代表作六瓣梅花壶、梅花周盘壶和圆条壶等,造型雍容大方,色泽润和,纹理清晰,口盖准缝严密。曾设计制作大批新品。当代名人中受其熏陶影响者不乏其人。
朱可心(1904一l986年),字凯长、开长,十五岁拜师学艺,设计了紫砂新品数十种,以花货见长。擅长紫砂塑器造型,刻意求新,风格独特。尤善以龙、云、松、竹、梅为题材的创作。其代表作云龙壶是朱可心1951年前后的作品。他一生做过许多鱼化龙壶,技艺早已娴熟老到。新中国给民间艺人带来诸多的好处,使他铭记不忘,认为是“鲤鱼跳过了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