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裔谢瑞华笔下的宜兴紫砂
2017/12/30 12:59:31

      宜兴位于江苏省太湖的西边,离上海、南京、苏州、杭州不远。宜兴成为中国陶都,和它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宜兴山区产有大量的陶土,也有树木作为燃料。由于宜兴接近长江和上海等地,交通四通八达,产品很容易运销江南各地及海外。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产品特别丰富,它的花盆很受盆栽爱好者的欢迎,大龙缸也是宜兴的产品之一。可是,宜兴最出名的,就是它的紫砂陶器;有文房用具,画家的用具,仿古的小摆设,鼻烟壶等等,其中最有名的产品,就是宜兴的紫砂茶壶。它不但样子美观,有一百多种壶式,而且耐用,泡出来的茶味特别好,并能保持茶的香味和温度。一个壶用久了,它的外面就有一层光泽,好像玩玉器的人每天盘玉盘出来的光泽一样,很受茶壶收藏家的欢迎。宜兴紫砂陶的特点,就是泥质好,塑性很高。陶土是在宜兴附近的山采掘出来的,经过锻炼,制成各种各样的陶器。这种陶土有各种不同的颜色,明朝万历年间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第一本关于宜兴茶壶的书)就这样说:“相传壶土所出,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土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及去发之,果备五色灿若披锦。”宜兴紫砂陶颜色的确是与众不同的,有朱砂、白泥、有黑的、绿的,各种颜色的,另外一种叫“梨皮泥”,就是加砂和烧过的瓦片在泥内,烧后形成一粒粒的,象沙梨皮的模样,这种梨皮陶的砂粒有小的、大的,也有粗的。紫砂陶含有大量铁质,烧成后呈黑点。有的壶,外表光滑,尤其是专为泰国出口而作的壶,它们经过抛光,是特别亮的。
      宜兴陶器是用龙窑烧的,这种龙窑有两百多尺长,筑在山坡上,在远的地方看起来象一条龙一样,所以有此称。做好的陶器是用匣钵装的,这样烧的时候比较干净和安全,朱砂器通常用的温度是900℃,但紫砂器却要1100℃。
      宜兴陶艺有悠久的历史。远在春秋战国,我们听过范蠡和西施到宜兴隐居,范蠡跟土人做陶器,现在的人还拜他为陶朱公。民国六十五年(一九七六年)在宜兴羊角山发掘了一些紫砂陶片,经过南京大学和南京博物院的研究,初步鉴定为北宋中期及南宋时代的遗物,有些碎片是茶壶的各部分,有壶嘴、壶身,也有提梁壶(提梁壶柄子长,在壶的上面),这种提梁壶值得研究,因为苏东坡很喜欢提梁壶的。苏东坡喜欢宜兴,曾在宜兴买地,现在宜兴蜀山这个地名是他取的,因为这地方的风景与四川相似。
      宜兴做陶器的人,名字是有记载的。这里的陶人和景德镇造磁器的人不同,宜兴陶人有签名而后盖图章的习惯。宜兴茶壶有历史记载,是从明朝正德年开始的,离宜兴四十里有个金沙寺,有个僧人做茶壶有名,我们叫他金沙僧,他做的茶壶是怎样?因无传器,故不可考,只知道他的壶是用手捏的,也用指纹为标记。这个时候,有个文人吴颐山到金沙寺读书,准备考试,他的书僮供春一有空,就偷看金沙僧做茶壶,供春后来就成为做茶壶名家,但多数是后期仿造的。供春以后的五十年间,没有做陶器的陶人名字记载,但五十年后的万历年间,又有几个有名的陶人出现,像董翰造菱花壶,赵梁做提梁壶,还有元畅和时朋(时大彬之父),同时李茂林做小壶也很有名。最可惜的,就是他们没有作品传世。
 
《树瘿壶》——供春
      万历后期是宜兴茶壶的一个很重要发展时期,有大名鼎鼎的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等。这时期的壶已有很多种形状,有自然型和筋纹器。代表自然型有时大彬的葵花壶,由两朵葵花复合而成,他的学生蒋伯夸作海棠树杆壶,壶嘴及壶把作成树枝的形状,枝上有一只鹰,树下有一只熊,以喻“英雄”,海棠树则代表美人,故此壶有“英雄美人”之称,壶底有“万历癸丑”的年款,明朝陶人的签名是用楷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