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古城、沉船、古墓背后的神秘故事”
2015/12/29 16:23:23

 
杭州古海塘遗址
  12月27日,由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首次评定的2015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揭晓,它们是:宁波镇海渔山古遗址、杭州余杭玉架山良渚文化环壕聚落遗址、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绍兴越国王陵及贵族墓考古调查和勘探、南宋临安城遗址、温州古城址、上林湖荷花芯越窑窑址、宁波鄞州鄞江宋元遗址、杭州古海塘遗址、安吉上马山古墓葬共10项。
    27日上午,一场考古公众分享会在西湖博物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杭州、宁波、安吉的考古专家、现场发掘领队王宁远、田正标、杨金东、林国聪,向大家讲述了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安吉上马山古墓葬、杭州古海塘遗址、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清代沉船遗址考古发现的过程,与公众一起分享古城、沉船、古墓背后的神秘故事。
    本场分享会主持人、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方向明对听众说,这是考古专家第一次从田野走上讲台。别看那些长年累月在田野上戴着草帽、手持铲子、弯腰驼背的考古人,今天个个穿着整齐登上讲台。“我们心中的男神,真是太帅了!”来自全国、浙江等多所学院的考古专业学生以及考古爱好者们,不断地用手机拍照。
    良渚新发现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究研员王宁远第一个走上讲台,他分享的题目是“从村居到王城——良渚考古的新认识”,描述了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良渚文明的发展。这个在考古学家眼中“最早的江南、最早的都城”自2009年至2014年以来,通过勘探和试掘,初步判断良渚古城外围的扁担山-和尚地,里山-郑村,卞家山等长条形高地,构成了良渚古城的外郭形态,合围面积达8平方公里,其建筑和使用年代为良渚文化中晚期。外郭总土方量约为89万立方米。
    距今5500年到4000年间,在中国形成了许多强势文化,如较早的庙底沟文化、凌家滩文化、红山文化。稍晚的距今5000年前后的良渚文化、屈家岭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更晚的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陶寺文化、齐家文化等,考古人对良渚的认识在一步步深入。
    安吉古墓群
    安吉上马山古墓群距古城3.5公里,因天子湖工业园区建设,2007年至2015年抢救性清理墓葬608座,出土陶瓷器、铜铁器、漆木器、玉石器等各类随葬器物6082件。呈现出时代跨度大(西周—西晋)、分布密集(不足一平方公里,608座)、墓葬形式多样等特点。 
安吉上马山出土木俑 
安吉上马山出土彩绘陶俑
  仅在上马山已发掘的608座墓葬中,楚式墓葬有77座,尤其是部分墓葬棺椁保存完好,出土的精美漆木器最令人震撼,是我省其他地区所不见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正标自2001年起就在这片土地上进行考古发掘了。
    古代水利史
    中国水利史是从距今4100年到4000年间的鲧和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的。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迹则晚到春秋和战国时期,距今不超过2500年。良渚遗址的塘山和岗公岭等水利设施年代可能早到4900年至5000年,比大禹治水的年代提早了近1000年。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金东对杭州地区首次发现柴塘结构的海塘遗存,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水下古沉船
    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台下听的不亦乐乎。
    “什么年代,是商船吗?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何沉没,现况如何?”面对这些公众不断追问和关心的问题,且听被誉为“浙江水下考古的拓荒者”的宁波考古界的佼佼者林国聪为大家道来。
    那是2014年5月21日上午,宁波北仑满洋船厂码头,伴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宁波象山“小白礁1号”船体发掘与现场保护工作船——“满洋2004”号工程船乘风启航,正式拉开了“小白礁1号”水下考古的序幕。据介绍,“小白礁1号”目前已出水文物606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