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早期骑兵俑的发现和研究
2019/9/3 11:36:19

      自从1965年咸阳杨家湾发掘出土大量骑兵俑以来,相继又有多处出土西汉早期的骑兵俑,这些文物充分反映了当时骑兵的发展和兵种上的变化,本文拟就陶质骑兵俑的装饰、装备等有关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认识,还望方家指正。
      一、骑兵俑的发现
      目前资料可见的西汉早期的骑兵俑有以下几处。
      1、1965年,陕西咸阳杨家湾共出土骑兵俑583件,有专家认为此地为高祖时期绛侯周勃墓的陪葬坑。“骑马俑的马有大小两种,而骑俑的大小皆相同。大骑马俑通高68厘米,毛色有黑、红、紫三种。马身上都有彩画的韉子和轡头等,骑俑有红、白、绿、紫等色的彩画服饰有的还披有黑色铠甲;小骑马俑通高50厘米,毛色比大马多一种白色的,其它与大马相同。马的姿态生动,有的静立,有的昂头似在嘶鸣。骑俑作出握缰绳和举器械的姿势。大部分马的臀部、尾部和俑背上刻划有各种不同的数字记号。骑俑和马尾全是另作成放置上的,可以随意取下”①。
 
      2、1982年,陕西临潼出土文帝时期骑兵俑1件,“通高29厘米。一模压成。武士俑头戴帽,红色帽带结于颏下。上着白色高领朱红衣,白色宽挽袖。外著黑铠甲,白色勾绘甲带甲钉。背负红、白色间绘成的方形囊袋。俑手、面部皆着肉色。嘴唇涂红,双目前视。下著白色紧身裤,两腿紧夹马腹,端骑马上。双臂前伸,双手握拳作挽缰之势。白马黑蹄黑鼻孔,红唇紧闭。头前伸,耳直竖,额前分鬃,四腿直立,垂尾挽髻。背有红色鞍鞯。一条胸攀,一条腹带,两条后鞧鞅带,皆红色绘出。带上分扎红缨”②。
      3、1984年,江苏徐州狮子山采集文景时期骑兵俑标本两类,“计有重装骑兵和轻装骑兵两种:重装骑兵俑,采集于所破坏之一号马坑(H5),为骑俑端坐于马背上,两手残缺。通高68厘米,马长74厘米。马昂头挺胸,马头额饰缨络,剪鬃,留有长鬃倒于两侧,四肢站立,背部微下凹,鞍鞯俱全,无马镫装置,尾部挽结下垂。骑士头饰简洁,面部静穆,似为科头,发髻中分斜抛于后,上身穿翻领深衣,外罩襦,体形稍胖,健壮威武。武士臀部以下,塑于马身之上,马具也都雕塑马身之上;马之腹部刻划有“飞骑”二字。轻装骑兵俑,出土于二号坑(H6),为马俑骑兵俑上身分塑后拼对而成。该骑兵俑通高65厘米,马长67厘米。马昂首挺胸,骑士戴平顶盔帽,穿深衣,外罩短甲,背负箭箙,形态静穆。唯缺双手,雕法同重装骑兵”③。
 
      4、1986年,陕西西安出土汉武帝元狩5年(公元前118年)以前骑兵俑7件。“骑马俑形制、大小和姿态相同,骑士双腿跨马,挺胸抬头,身微后仰,势似勒马状。头发后梳“×”形结于脑顶,上有插笄的横向小孔,额顶饰冠,呈燕尾形。面庞丰满,体态健壮,双目前视,表情严肃。骑俑均无双臂,但臂处有横向小孔,当是安臂之处。骑士均未着衣履。推测当时是着有帛衣布履的,现已朽不存。骑士俑面均涂红色,现大部分脱落。发、冠涂黑色。马昂首前视,双耳竖立,体肥健壮,体形微前挺后蹲,呈现出动而欲止的生动姿态。马均无尾,但尾位置处有径为2厘米的小孔,当是插尾之处。马体通涂朱红色。通高73.5厘米,马高66、长75厘米”④。
      5、1992-1993年,陕西咸阳汉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女骑兵俑200多件。“汉景帝阳陵南区从葬坑出土有200余件乘马的女性陶俑,个个披有朱红色长扎叶细甲,左侧挎长铁剑。原来著衣,外披甲,甲领有红绦带结于颏下。所胯之马,均系木雕,表涂色彩”⑤。
 
    在汉阳陵考古陈列馆中同时陈列一类与所谓的女骑兵俑在发式、脸形等有所差异的骑兵俑,名曰“男骑兵俑”,也为南区从葬坑出土,出土数量不详。
    6、1995年,四川绵阳永兴西汉墓出土汉武帝元狩5年(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