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十大考古发现
2019/12/6 12:40:24

      经过一天半的演示汇报和评委评议投票,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于4月9日揭晓。
 
      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栾川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发掘领队:史家珍
  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位于洛阳市栾川县栾川乡湾滩村哼呼崖的断崖上。2012年5~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后,联合栾川县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开始对该洞穴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发现有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大量的动物化石和动物粪便化石等。
  孙家洞遗址位于秦岭以南、淮河以北,地理位置独特,处于中国自然地理南北分界线上,是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该区域是人类迁徙演化和动物群交流的通道,对于研究过渡区域动物群面貌、动物地理区系演化、古环境变迁和南北方古人类文化的交流有重要作用。
  孙家洞遗址出土的中更新世时期古人类化石对于近年来国际古人类学界直立人演化和现代人起源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也为研究古人类的个体发育及系统演化问题提供了化石依据。
  动物化石的大量发现和研究不仅有助于遗址周边区域古环境的分析与重建,同时通过现代埋藏学和动物考古学方面的深入探讨,为研究古人类生存模式、栖居形态以及群体组织等国际动物考古学热点问题的探讨做出积极贡献。
      专家点评:
  伊弟利斯·阿布杜热苏勒:河南栾川孙家洞旧石器遗址主要发现了6颗人牙化石,是河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含古人类化石的洞穴遗址,填补了中原地区在洞穴中发现古人类的空白,是一处内涵丰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丘刚:该遗址文化堆积有序,出土遗物丰富,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为考古学、人类学、古生物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提供了重要的材料。“直立人栾川种”是研究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及演化的重要新材料。遗址中出土的几十种脊椎动物化石有望成为中国境内重要的动物化石群之一,对研究华北乃至中国第四纪古生物的演化、古气候古环境的变化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县博物馆
      发掘领队:林留根
      顺山集遗址位于泗洪县城西北梅花镇境内重岗山北麓坡地之上。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泗洪县博物馆于2010、2011、2012至2013年初对其进行了三次发掘,确认其为一处距今8000年的环壕聚落,遗址总面积达17.5万平方米。清理出包括9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迹与遗物。
      顺山集一二期文化遗存,在环壕聚落、圆形地面式房址、使用磨盘磨球等生产工具、种植水稻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具备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和特定的分布范围。顺山集一二期文化遗存与后李文化、裴李岗文化、彭头山文化等有一定的联系。一二期遗存出土碳化稻经碳十四测定,距今约8100~8300年。三期遗存具有若干跨湖桥文化、城背溪文化及皂市下层文化等因素,年代亦相当,距今7000年前后。
      顺山集遗址的发现与发掘是近年来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偏早阶段考古的重大突破,它的发现,为我们进步认识和厘清该区域史前文化谱系、探索中国东部地区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提供了新的实物材料和契机。大型环壕聚落的发现,填补了淮河中下游地区该时期环壕聚落考古的空白。同时为探讨该区域史前环境变迁、种群迁徙及人地关系等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线索。
      专家点评:
      宋建:该遗址代表了一支新的并且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时间上把江苏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向前推了一大段;在空间上,位于淮河下游,是研究淮河流域新石器文化谱系的重要新发现;文化内涵比较单一,基本上没有被晚期严重破坏,十分难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