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候选项目|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发现距今9000年的上山文化聚落
2020/1/11 11:33:33
发现环壕、中心台地、“器物坑”、墓葬、房址等遗迹及大量制作精美、器形丰富的彩陶器,对于认识钱塘江上游地区乃至整个中国东南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人群的迁徙与交流以及精神信仰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桥头遗址在上山遗址群中的位置
桥头遗址地貌环境
桥头遗址位于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村西,地处金衢盆地义乌江北岸。义乌江支流铜溪在其东侧50米处由北向南流过。遗址坐落在一个相对高度约3米的高地上,海拔约89米。
2012年11月,义乌博物馆提供了桥头遗址的重要线索。同年12月中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证实这是一处上山文化中晚期遗址。2014年,为配合03省道支线扩建及桥头村新农村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正式发掘。
桥头遗址发掘全景
遗迹照-桥头环壕遗址平面图
桥头遗址的发掘共布设探方28个,发掘面积约2400平方米。清理的各个时期遗迹包括房址1处、墓葬45座、灰坑160余座以及灰沟3条。发掘已清理至第⑧层,其中第⑤-⑧层为上山文化层,为遗址主体文化内涵。
遗迹照-桥头遗址东南角环壕局部
桥头遗址为一处环壕聚落遗址,遗址的东、南、北三侧为人工挖掘的环壕,遗址西侧被河流冲刷破坏,中部形成略呈正方形的不完整台地。东部台地以及环壕的内沿保存基本完整,但外沿遭到古河道冲刷、近现代动土破坏,仅在遗址的东部、南部和西北角得到了局部的保存。环壕的宽度约10至15米,深度约1.5至2米。以环壕的内沿为界限,中心台地的边长约40米,推测台地原始面积在1600平方米左右。从遗址西侧被河道破坏所冲刷出的南北向剖面观察,遗址的生土面较为平整,推测遗址的最早利用阶段存在对台地的修整、堆筑等一系列营建行为。
遗迹照-H150
T1721探方环壕底部发现一座包含物明确属于上山文化的灰坑H87,结合上山文化层分布局限于中心台地范围的特征,可确定环壕及土台的营建始于上山文化时期,并可推定是先营建后使用。目前揭露出的环壕内堆积均属于跨湖桥文化阶段,但因台地上部文化层破坏较为严重,上山文化层之上已经几乎不见跨湖桥文化层,对环壕内堆积的成因、堆积是较短时间内连续形成还是较长时间内间断形成等问题,有待于寻找进一步的考古证据来解释。总体而言,环壕应兴建并使用于上山文化时期,在此期间,环壕内所倾倒的废弃堆积较少,或者存在有意识的清理行为,到了跨湖桥文化时期,环壕的功能性质减弱,最终被废弃。
遗迹照-M44
中心台地上山文化层遗迹包括房址、灰坑和墓葬等。上山文化时期地层及遗迹中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存在陶器成组置放的“器物堆”或“器物坑”,这些“器物堆”或“器物坑”内出土陶器大多保存较为完好,已修复的陶器达150余件。而两座上山文化中晚期墓葬M44、M45为迄今为止浙江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人类骨骼遗存保存较为完好的墓葬。二者均为土坑竖穴墓,侧身屈肢葬,头向东侧。中心台地还有房址、石砌柱础等遗迹。
出土石器-石磨盘
出土石器-石磨棒
出土石器-穿孔石器
出土石器-石凿
修复陶器
出土陶器-陶壶
出土陶器-陶壶
出土陶器-卵腹罐
出土陶器-大口盆
出土陶器-圈足盘
H98陶器组合
部分彩陶纹饰
桥头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石器以磨制石器为主,打制石器少见,包括石磨盘、石磨棒、石斧、石凿、石刀等。陶器保存状况佳,以粗泥陶为主,还有夹炭陶和夹(细)砂陶。陶器表面多装饰有红色陶衣,少量为黑褐色陶。陶器以素面为主,部分陶罐口沿外壁见有斜线、波浪纹等刻划纹饰。器型包括大口盆、平底盘、卵腹罐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