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解释的谜团。山东省博物馆钟华南教授对自己复制的蛋壳陶自称为只是“接近”,而不敢妄称“破解”了蛋壳陶的制作工序。半个多世纪以来,专家们在一次次的实验和检测中,除了成功的喜悦和失败后的迷惑外,还发现了一个个制陶史上的奇迹。
      奇迹之一,经现代仪器检测,龙山文化黑陶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碳纤维。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初,使用的灯丝即为碳纤维制作而成的,而中国早在4000年前就对碳纤维进行了利用。更令人震惊的是,龙山文化时期的碳纤维形成方式竟然与现代碳纤维有着相似的地方。
      奇迹之二,制作蛋壳陶的工具为陶轮,由于陶杯胎体很薄,因此不但需要陶轮转速快、而且要平稳,技术和操作手法要求均十分精细。由此看来,龙山文化时期制作蛋壳陶的陶轮工具应是世界上最早、最精密的手工机械。
      奇迹之三,经现代技术证明,要拉出厚度在0.2至0.5毫米之间的陶胎,几乎不可能,但远在4000年前的龙山文化人却超越了这个极限。据检测,明清时期官窑生产的最精致的薄胎瓷器,最薄的器壁也得1至2毫米厚;龙山文化的薄胎陶器出土数量较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传统,并非偶然为之。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龙山文化蛋壳陶是中国古代制陶史上的巅峰之作,代表陶器技术的最高水平。
      奇迹之四,有人做过将水盛在蛋壳陶杯中的实验,发现器壁无渗水、漏水的现象。又经过多次仪器的检测,发现蛋壳陶的吸水率极低,几乎已经达到了瓷器的吸水率。中国原始瓷器在商周时期才开始出现,而真正的瓷器则在东汉以后出现,前后相差2000多年。龙山文化制作出吸水率如此低的薄壁黑陶器,在当时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蛋壳陶的制作不仅费时耗力,而且技术精度要求高。从蛋壳黑陶杯的出土状况可以看出,蛋壳陶并不是平凡人家的用品。蛋壳黑陶杯大部分出自墓葬,在遗址中较少发现。墓葬中,也并非随便就有蛋壳陶出土,只有那些规模大、随葬品多的贵族墓葬才有。而且蛋壳陶往往单独放置在墓坑中的一个地方,不与其他器物掺和在一起。此外,并非每个龙山文化遗址都有蛋壳陶出土,只有大型的中心聚落遗址才会看到蛋壳陶的踪迹。
      考古发掘中的几组数据或许可以说明蛋壳黑陶杯只是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胶州三里河遗址发掘龙山文化墓葬99座,其中有26座随葬,共发现31件蛋壳陶杯;诸城呈子遗址发掘龙山文化墓葬87座,其中有10座随葬,共发现11件蛋壳陶杯;诸城呈子遗址中的23号墓葬是该龙山文化遗址中最大的一座墓葬,随葬物品十分丰富,不但随葬了2件蛋壳陶,还出土13块猪下颌骨。研究者认为,猪下颌骨是4000年前财富的象征物,因为猪本身就是原始社会最主要的财富和财产,在一座墓葬中随葬如此多的猪下颌骨,足以证明墓主人生前是多么富有。尽管如此,该座大墓也只是随葬了2件蛋壳黑陶杯,而一般墓葬也仅是随葬1件蛋壳黑陶杯。这说明蛋壳黑陶杯并不像其他象征财富的器类那样可以滥用。那么,蛋壳黑陶杯到底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呢?
      从外形来看,蛋壳黑陶杯口大足小,给人以头重脚轻的感觉;而且器壁超薄,应该不是日常的实用器皿,而是一种礼器。什么是礼器?《说文解字》对原始“礼”字的解释是“事神致福”,即举行某种祭祀的仪式,以求福祉。在此基础上,后代衍生出各种礼仪、礼制。所谓礼器则是贵族在举行重大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是人们精神和观念上的替代物,因此礼器也具有了“事神致福”的功能。蛋壳陶黑陶杯就是这种放在祭祀神灵祭案上的礼器,不实用也不常用,但具有高贵的气质和神圣的内涵,是人、神之间的沟通者。因此工匠们在蛋壳黑陶杯的制作上不惜财力而精益求精。
      或许是由于蛋壳黑陶杯制作工艺过于复杂,亦或是因为青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