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拿出去烘干。烘干后要在上面上白色的底釉,然后上亮釉就有了光泽。
      第四步是装窑。要把上好釉色的瓷器一个个码在轮奎子也就是匣钵上,送入瓷窑里准备烧瓷。
      第五步是烧窑冷却。瓷窑里的温度在1300度,10天后,一个个洁白亮泽的碗就诞生了。
      张满林介绍,那时都是家庭式手工作坊。一盘轮一天能生产500个碗。最辉煌时,黑矾沟一年能生产280万只碗。这些碗从清水河县黑矾沟源源不断销往了内蒙古的中西部地区,由一只只船载着通过黄河这条水路销往了包头、巴彦淖尔市等地,还有一条旱路就是靠肩背驴驮走出了山沟,由销售商卖到了呼和浩特周边旗县和乌兰察布市等地。那时,窑沟地区的瓷窑生产的产品都是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东西,比如腌菜、盛水、放粮食的大缸,坛坛罐罐、点煤油灯的灯盏、拔火罐的大大小小的火罐、盘子等等。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一些瓷器、瓷具逐渐远离了生活。古老的制瓷业遭遇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当地经济落后,家庭式的作坊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设备落后,拥有400多年历史的窑沟乡瓷窑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一个个陆续关闭了。现在传统技术传统工艺的瓷窑一个也没有了,瓷窑变成了砖窑,有个别的砖窑在生产耐火砖。 
      古瓷传人欲振兴传统制瓷业
      张满林说,他家里至今还保存着祖辈留下来的传统制瓷工具。他从小就从父辈、祖辈那里学到了最古老、最传统的制瓷技术。现在,传统制瓷业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他现在苦于没有资金暂时不能进行创业。其实在他的脑子里没有一天不思考着在如何不断地创新发展,想给传统制瓷业寻找出路。他有很多思路,比如借助清水河县大力发展旅游业、开发老牛湾的机遇在景区开一个陶吧,专门制作旅游纪念品,让游客体验制瓷乐趣,教游客亲手制作一件传统工艺的瓷器作品留作纪念。
      张满林说,其实外界可能还不知道,清水河县窑沟的高岭土储量有8亿吨,品质好,1972年国家普查鉴定显示,清水河县窑沟的高岭土与苏州的高岭土品质差不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他希望有朝一日,清水河县能借助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插上腾飞的翅膀。
      古窑址遭到破坏 保护迫在眉睫
      清水河县文体局文管所所长刘建国不无担忧地介绍,黑矾沟古窑址由于年代久远、自然的风侵雨蚀及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目前已濒危灭绝。黑矾沟现有居民不足五户,大部分居民居住在黑矾峁。目前黑矾沟的自然环境对古窑址的保存造成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一是煤窑生产对古窑址有污染和震动破坏;二是洪水对其构成很大的威胁。根据近期普查发现,古窑址已面临垮塌的危险,现在已经有五六座窑址塌掉大半部分,其他危险来自于污染、震动及煤窑生产活动,所以亟需对窑址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可喜的是,清水河县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古窑址。
      因为清水河县境内保存完整的大型明清时期古窑址群较为罕见,文物普查登录尚属首次发现,清水河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和关注。2008年12月8日,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了黑矾沟古窑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指示文物主管部门要对其做出具体保护措施。县文化主管部门根据县人民政府指示精神,对明清古窑址制订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将2500米分布的十几座窑址的黑矾沟划定为文物保护区;在文物保护区内设定保护标志,设专人予以保护。保护标志为砖石结构水泥牌,标志说明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古窑址群”。凡在保护区内非法从事有关文物安全和造成文物污染的生产建设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将依据《文物法》规定,照章严惩;及时申请县人民政府及上级文物部门拨出保护经费,对其实行原址原状保护,同时进行防洪防塌抢险维护。
      在今年呼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