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千年不断的窑火传奇
2016/12/8 17:58:52

 
它具有极为鲜明的民窑特色,
所生产的瓷器被称为白与黑的艺术,
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它创造性地将中国毛笔书画,
巧妙而生动地绘制在瓷器上,
开创了我国瓷器书法绘画装饰的新篇章。
它自北朝创烧,
于宋金元时期达到鼎盛,
经明清至今,历千年而不衰。
它传播广泛、影响深远、蜚声中外,
形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 
它,就是中国北方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
      在邯郸峰峰矿区彭城镇滏阳西路上,有一座特别的建筑——朱门、灰瓦、青砖,古香古色,造型朴素而不失别致。
 
      门楣上鎏金的“中国磁州窑”几个大字和旁边的标识,让人轻易就能认出,这里是大名鼎鼎的磁州窑盐店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有元代、明代、民国窑址各一座,老作坊三间。
      而在距此几公里外彭城镇富田村的南山坡上,是磁州窑富田遗址博物馆。遗址内,两座完整的元代馒头窑,数座明、清、民国时期的馒头窑被保存至今。
 
      在彭城镇,像这样大大小小的磁州窑窑址有数十处。而在彭城镇数米深到数十米深不等的地下,更是有数以百计的古窑址在沉睡。
      这些窑址,无不彰显着磁州窑——这个延续千年老窑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磁州窑真正为人们所熟知,却不过百年时间。
      重现人间:巨鹿古镇的惊人发现
      “虽然磁州窑历史悠久,但因其民窑的身份,历史上关于它的记载不多,长期以来,人们都没能认识磁州窑,直到上世纪初巨鹿古城的那次出土……”磁州窑艺术文化研究会会长郭光华的一番话,把记者拉回到90多年前。
      1918年,巨鹿县遇到罕见的大旱,当地人掘井自救,意外挖出了被埋在地下6米、已淹没长达810年的宋代城邑——巨鹿古城。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古城遗址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白地黑花的古代瓷器。惊人的发现让欣喜若狂的人们忘了挖井的初衷,一时间奔走相告。
 
      然而,这个足以载入中国陶瓷史册的事件,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却演变成了一场文化灾难。
      “巨鹿出土大量精美瓷器的消息不久就传遍各地,一时间,国内各地的古董商云集巨鹿,大量购买这些瓷器并运到京城,销往欧美等地区,获取巨额利润。获利后的古董商还纷纷组织人力对巨鹿古城遗址进行更大规模的盗掘。”郭光华说,这批精美的文物陶器也因此流失到了世界各地,如今世界各国著名的博物馆中,均收藏有当时巨鹿出土的瓷器。
      古董商和外国商人的狂热追捧,引发了国内考古界对这批瓷器的关注。
      1920年,天津博物院组织力量对巨鹿镇遗址进行了较详细和全面的调查,并将调查情况载入《巨鹿宋器丛录》一书。1921年,北京历史博物院也对巨鹿镇遗址进行了发掘,又出土了大量的古瓷器。
 
      然而,对于这批瓷器的来历,国内研究者们却意见不一。
      “当时的陶器研究专家们只知道宋朝著名的五大官窑——定、汝、官、钧、哥,而不知世上还有磁州窑一说,于是某些研究者就把这批器物定名为土定,按现在话讲,就是假冒的仿定窑产品,但这些陶器的造型和艺术风格与定窑产品并不相符,因此这种叫法并没有被世人广泛认可。”郭光华表示。
      大批人们从未见过的精美瓷器的发现,也吸引了西方学界的关注。于是,西方学者也纷纷来到这里进行广泛调查研究。他们很快发现,不止巨鹿古城,以巨鹿镇为中心的华北各地出土的大量宋、金、元代的古瓷器中,似乎出自一个和其他名窑无关联且从未听说过的窑场。他们还注意到,这个窑场生产的瓷器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施化妆土的白地上用铁锈色的颜料描绘纹样,这正和当时磁州烧制的某些瓷器很相仿。
 
      为了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