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线塑给陶泥以生命——黄志伟陶艺的线塑技艺
2017/9/10 16:49:58

   
      在石湾陶艺界,“线塑”已经成为一个特殊的艺术符号。提起它,人们首先想到的必然是黄志伟。黄志伟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不仅因为他将中国画线描“十八法”与块面结构神髓交融,拓新出“线塑”这种陶塑新法,并积淀成自己“既传统又前卫”的独特风格。更重要的是,自出机杼的他,突破了普通陶塑的固有程序,灵活自如地发挥了陶泥线条的特有形态和风韵,开辟了现代石湾陶塑表现技法的新天地,拓展了陶艺本体语言的表现性和形式风格,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黄志伟出身于陶艺之家,父亲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松坚。1989年,黄志伟考入广州美院雕塑专业,在这里,他受中国画传统线条的启发,开始对“线塑”进行钻研和探索。每逢假期别人回家或出去玩的时候,他总会带一大包石湾陶土回到学校,独自坐在教室里埋头创作。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揉搓、捏塑、绘制中。无数个漫漫长夜,陪伴他的除了一盏白晃晃的日光灯,一个不会说话的泥像,就是一具悬挂在墙壁上用作教具的人体骨架……就在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里,黄志伟成功地把中国画笔墨线条“十八描”技法融汇到了陶艺创作中,他将笔墨线条技法转化成陶艺的手搓泥条手法。在此期间,他以泥条速塑的手法创作了多款线塑陶艺作品。《渔韵》、《酒神》、《庄周梦蝶》等早期线塑作品一经面世便广受社会各界的喜爱,也得到了新加坡、台湾等地鉴赏家的肯定,使他更加坚定了研究线塑技艺的信。
      大学毕业后,黄志伟回到佛山,在陶艺大师云集的著名企业石湾美术陶瓷厂创作室工作。在这里,他的陶塑技艺日趋成熟,尤其是他历时一年,与父亲黄松坚合作的《春夏秋冬》,倾情演绎了石湾传统“瓦脊公仔”古装仕女的风韵,极尽细腻、优雅、婉妙的东方情调和装饰韵味,被誉为“石湾贴塑陶艺里程碑式的经典之作”。与此同时,黄志伟的“线塑”法开始影响陶艺界。2001年,年仅35岁的黄志伟成为广东省最年轻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03年黄志伟又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创作之路似乎一帆风顺,但黄志伟清醒地知道,要想在人才济济的石湾陶艺界出人头地,唯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艺术之路。
      历史悠久的石湾陶艺具有鲜明的民众风格和地方特色,石湾的陶艺大师们在过去曾辉煌过,然而,要想延续石湾陶艺的辉煌,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继承上创新与超越。作为石湾陶艺承前启后的艺术家,黄志伟在突破性地创造了“线塑”技法之后,毅然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环境,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投身商海,开始探求一条艺术与商业相结合的发展新路。2004年末,黄志伟离开了国营的石湾美术陶瓷厂,创立了自己的“石湾公仔黄陶艺坊”,虽然他经历过创业之初短期的迷惘与彷徨,但他最终突破了石湾传统技法,突破了惯有的陈陈相因,在使用传统符号表现地域特色的同时,不断深化和加强“线塑”形式的功能,以独特的形式感和对泥捏线条错落有序的运用,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到立体雕塑中,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创造出豪放,随意,空灵的结构与节奏感,传递出散澹、闲逸、率真的意趣,强化了陶艺作品“原创性”的手工韵味,为石湾公仔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悠闲老子》是“线塑”手法的代表作品,它采用了线塑手法表现衣纹的陶泥线条,就像中国画的线描一样,以泥线的走向、聚散、起伏,在弯曲重叠组合中,形成了平行排列,如流水行云的特有意态。作品中的人物形态洒脱,衣纹舒展流畅,不施釉彩的衣布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尤其是老子的面部,除了采用细腻的长短泥条塑造外,还结合了人物在特定表情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