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考古之父——陈万里
2017/9/22 12:34:29



 
      陈万里(1891年—1969年), 又名冥鸿,夷初,江苏省吴县人。中国乃至世界的最著名陶瓷学家,古陶瓷考古之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部首任主任,中国最早批的摄影艺术家。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曾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江苏省卫生署、故宫博物院等处任职。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爱音乐,会演戏,会昆曲,又好绘画,还是摄影大师。
      陈万里在陶瓷方面的成就
      陈万里先生是现代享誉世界的中国古陶瓷专家,近30年来,我国在陶瓷考古与科研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应该说与陈万里先生是密不可分的。


      近代瓷学研究史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为文献考据阶段,一为考古调查发掘阶段。1930年,陈万里赴欧洲考察,接触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陶瓷学者和考古学家,学习了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将当时在西方流行的田野考古方法运用到对古窑址进行实地考察中,他这一考古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开辟了一条陶瓷考古的新途径,使我国陶瓷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现代陶瓷学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陈万里因此被学术界誉为“中国陶瓷考古之父”。

 
陈万里先生实地考察窑址(右第二位起至左依次为陈万里、冯先铭、李辉柄)
      前人研究古陶瓷,大都是从文献到文献,不太注重野外考察。陈万里与他们不同,他走出书斋,为考查浙江龙泉青瓷,自1928年起他“八去龙泉,七访绍兴”,在龙泉和上林湖艰苦搜寻,先后发现龙泉窑大窑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搜集了大量瓷片标本,进行排比研究,并在龙泉大窑村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
      新中国成立之初,故宫百废待兴,专业人才奇缺。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请当时在卫生部工作的陈万里去故宫工作,但卫生部也想留他,这让陈万里左右为难。消息传到周总理那里,周总理拍板:故宫少不了陈万里。1949年11月起,陈万里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陶瓷研究部主任。从此,陈万里精神抖擞,脚踏实地,遍访南北,为拯救国宝出力,成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典范。




      50年代以来,陈万里先生更是不辞辛苦地走遍了我国南北各地,调查了许多窑址,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与重要论文。 著作有《瓷器与浙江》、《越器图录》、《陶枕》、《宋代北方民间瓷器》、《中国青瓷史略》、《陶俑》等。长篇论文《中国历代烧制瓷器的成就与特点》,对中国瓷器的工艺特点和艺术成就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总结,还对典型瓷器的具体鉴定事例,深入浅出,实用性极强。
引经据典,发现越窑青瓷
陈万里认为任何一种古代瓷器,都要从文献、实物以及窑址三方面找到对应的认定关系才行。关于龙泉窑的考察与研究,陈万里以南宋庄季裕的《鸡肋篇》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王所供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须索,益加工巧……”为依据展开,他在1928年5月的日记中指出:“民国(1928年)十七年夏,余以视察旧处属各县地方政务南行,其初也,即以龙泉青瓷之见于载籍者,摘录若干则置之行箧,为便中实地调查时参考。最近旧瓷碎片之成箱装运外邦者尤多,夫在清初已有‘李唐越器世间无,赵宋官窑晨星看’之叹,而运会所至,乃有今日之发现。顾出土器物虽丰富,国人茫然视之,竟不以为宝也。因此发愤,愿以视察余暇,从事勘查,勘查之后,试记大概,以唤起国人之注意,自问固谫陋,亦不暇计矣。”

 


  1935年,陈万里去余姚上林湖考察,目的是为了寻觅青瓷中最佳者―秘色瓷。唐代秘色瓷的诞生,将越窑青瓷艺术推向完美的境地。唐朝茶圣陆羽经过多年考察后,将越窑位列榜首,称其为“类玉类冰”。可是,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