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紫砂”的发展历程——动乱时期(1966-1976年)
2017/10/7 16:04:15

      一九六六年八月五日,毛泽东《我的一张大字报》,开启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无论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革命运动,其首先是从文化界开始的专政斗争。期间所有传统文化和古代文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精致的工艺品和生活用品都被视为与主流意识形态背道而驰的封建残余,不但要打倒、还要再踏上一万双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与生活必需品无关的工艺美术品变得再次萧条便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中狮球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白泥刻绘中四方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贴段泥扁梅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贡壶茶壶
      在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政治思想引领下,工艺美术品必然不会把消费的主体对准被命名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也正是以为如此,工艺美术品的工艺要求和审美意识也必将趋向于普通劳动者,其结果可想而知,一切美化生活、精致生活的追求与产品都被视为“封资修”。紫砂工艺厂是国营企业,也必然会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要求进行生产。文革前期,紫砂厂各项生产都处在半停顿状态,生产的产品与文革之前存在巨大的落差。泥料没有精选、加工工艺简单、装饰简化低俗,构成这个时期的紫砂产品的总体特征。文革前期的紫砂茶壶生产品仅仅为103个厂内制定的品种。因篇幅有限,只罗列其中的一部分,它们是顶海寿星、海寿星、大放海寿星、放寿星、小寿星、顶海盘底、海盘底、放海盘底、顶海洋桶、海洋桶、上海洋桶、中洋桶、紫中洋桶、小洋桶、紫小洋桶、双线洋桶、胆海洋桶、胆放洋桶、胆中洋桶、海独钮、放独钮、海高瓢中高瓢、海贡灯壶、贡灯壶、洋桶贡壶、贡壶、平盖贡壶、芹壶、小贡灯壶、小菊球壶、行竹鼎壶、行竹段壶、行竹鼠壶、大柿元壶、小柿元壶、六方一捆竹、圆一捆竹、红中四方壶、红小四方壶、上矮梅花壶、行合梅壶、中狮球壶、小狮球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农家乐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一号直型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二号直型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菊球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莲子茶壶
      虽然紫砂工艺厂在文革前期因为社会政治原因陷入低迷的生产状态,产品质量也大大下降,但是国营厂毕竟有着它的基本的质检要求和工艺规范,所以我们接触到的一些粗制滥造的文革时期紫砂茶壶并不是厂内生产的商品壶,而是所谓的“乡坯”,也就是非厂内职工制作的紫砂茶壶。正像一些老一辈紫砂厂职工说的:一厂就算是在文革期间,也没有完全放松产品质量,毕竟是国营厂,不可能粗制滥造。


文革前期“乡坯”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高竹塔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清水泥大汉君茶壶


刻纪年款的紫砂工艺厂小汉君壶
      整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紫砂工艺厂的制壶原料基本上是以朴素自然的清水泥为主,大体上可以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两种清水泥料,粗颗粒清水泥泥料质感强烈、颗粒粗大、肌理饱满,足温烧成后泥色偏紫色,细颗粒清水泥泥料质感干涩、颗粒细小、肌理细腻,足温烧成后泥色偏淡藕荷色。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细颗粒清水泥大汉君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大颗粒清水泥竹鼓茶壶
      文革前期最为动荡的几年,紫砂茶壶装饰风格已经完全不能再用艺术表现力和审美趣味来衡量了,为了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改用贴纸印字代替刻字刻绘,为了贴近工农兵的使用,选用浅显易懂的革命口号为装饰内容。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中四方茶壶

 
文革前期紫砂工艺厂紫泥果圆茶壶
      一九六八年中旬以毛泽东发布了“七三”、“七二四”公告为标志,全国逐步结束了混乱状态,工人回到工厂、学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