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舞岭窑的概述
2017/11/10 15:15:08

 
      湖南益阳的羊舞岭窑是南宋到明清时期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窑址群。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益阳的羊舞岭窑也开始慢慢的进入人们的视野,羊舞岭窑出土的瓷器蕴含深厚的本土文化内涵,极具民俗特征,虽然对羊舞岭古窑址的开发和羊舞岭窑烧制技艺的保护还处于萌芽阶段,但是对其的研究和关注正在日渐加强。
  羊舞岭窑是极具特色的古名窑址,其所在地位于长江下游洞庭湖区域,是属于益阳古城,更是属于世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窑址主要在宋至明清时期出产瓷器,出产的瓷器有青白瓷、彩釉瓷、还有青花瓷,瓷器的纹饰粗率,造型古朴,显示出特定历史时期的造型风格,纹饰主题偏民俗,具有深厚的地域特征。接下来笔者将分别从:羊舞岭窑的概述、羊舞岭窑的现状及其价值这三个方面来对羊舞岭窑的价值进行探究和阐述。
  一、羊舞岭窑的概述
  益阳羊舞岭窑位于湖南资水流域下游的丘陵地区,是宋元至明、清时期南方烧造瓷器颇具规模的一处民间窑场,烧制的产品主要分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
  景德镇的制作瓷器的方式对益阳羊舞岭窑的影响很大,羊舞岭窑主要是用于民用,用的材质一般是本地的高岭土,整体比较硬,颜色偏浅白色。
  不同时期的羊舞岭窑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宋末元初所烧的瓷器都比较小,如碗,盘,杯等;到了元代至明代中期,胎体厚重而器形变大;明代晚期又变小变薄。羊舞岭窑与景德镇的制作瓷器的工艺已经很相似了,此外它的纹饰也是非常精美,能与很多著名的官窑相媲美。
  二、羊舞岭窑的现状
  对于羊舞岭窑的得名,一直众说纷纭,现存较为主流的说法,是说因出土的器物纹饰酷似羊的形象而得名。羊舞岭窑作为一处民间窑厂,其出土的瓷器,大多为普通百姓的日用生活器具,重功能轻装饰是其主要的特点,例如其出土的青白瓷,就只保留主要的器物造型,缺少外部装饰纹样。羊舞岭窑的制瓷工艺,一直较为先进,并没有闭门造车,而是主动与周边的窑址进行交流互通,深受周边窑址的影响,尤其受景德镇制陶工艺的影响最大,在瓷系划分中,有的学者倾向于把羊舞岭窑直接划归为景德镇瓷系,更是证明两者的渊源深厚。
  羊舞岭窑自宋代到明清一直都有陶瓷出产,一直到清末由于瓷土的缺陷以及当时工艺水平的限制,才导致羊舞岭窑址的衰废。但是羊舞岭窑所代表的民俗乡土文化的民窑特色,一直被专家学者所重视,一些专门的羊舞岭窑传承人,对其工艺不断的加以传承和创新,近年来地方政府加强文化旅游建设,让羊舞岭窑冷落乡野的情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本文希望通过对羊舞岭窑价值的详尽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悉羊舞岭窑的潜在价值,展现这一民间瑰宝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
  三、羊舞岭窑的价值
  1.文化价值
  益阳羊舞岭窑主要烧制的瓷器为青白瓷、青瓷、黑釉瓷、褐釉瓷和青花瓷,它的地方色彩很浓,但又不失大家官窑的风采。采用的纹理在当时也是十分大胆的,将诗词,童谣,书法融入其中,对湖湘文化的内涵进行了有力的展现。最值得一提的是羊舞岭窑出土的青花瓷器,在湖南省是没有出现过的,因为该窑是湖南省内唯一一个青花瓷窑口。湖湘文化本来历史悠久,涉及内容广泛,加强羊舞岭窑瓷器的开发对研究湖湘文化是很有帮助的。更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羊舞岭窑的瓷器非常精美,但是它的造价成本并不高,羊舞岭窑的兴起主要集中在宋元明时期,主要烧制青白瓷、青瓷、黑釉瓷为主,拥有着成熟的烧制技术,将地方特色与各大名窑的风格融合,又多烧制生活器具,主要用于老百姓的日常使用,包括瓶、罐、壶、香炉、盏、油灯、砚台、水注以及盘和杯,当然也包括各种形态等的碗,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所以对了解当时百姓的生活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