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 鹤壁窑钧釉瓷考略
2017/11/29 15:20:52

  鹤壁窑钧釉瓷始于金代,繁盛于元代。在金元时期鹤壁窑以生产日用钧瓷为主,其品种丰富多样有碗、盘、碟、盏、杯、盒、盆、钵、罐、壶、瓶、尊、缸,还烧造有筷子笼、油漏子、汤壶、蒜臼子、墨斗、器盖、器托、枕,佛(道)前的供器,如焚香的熏炉,还有祭祀的贴兽面双耳三足香炉 、八卦香炉,以及文房用品琴炉、案炉、水滴、笔洗等等,元代鹤壁窑已成为了中国钧釉瓷的烧造中心和集散地。鹤壁窑钧釉瓷代表器物有“张”字纹盘、单柄洗、双桃连座洗、六方倭角印花洗、人物形水滴、八方龙首杯、葫芦形执壶、寿桃形执壶、梅瓶、花口双耳镂空卐字连座瓶、鸡心罐、荷叶盖罐、荷叶筋纹碗、菱花口碗、菱花口盘、盏托、渣斗、扣盖钵、鱼篓尊、灯笼尊、佛塔、如意形枕、人物塑像等。鹤壁窑考古发现和民间收藏的金、元时期的钧釉瓷与禹州钧官窑对比是不分伯仲 ,从器皿到釉色都已超越了其诸多窑口,堪称钧釉瓷窑系的经典之作。笔者长期关注鹤壁窑瓷文化的挖掘与整理,今撰文对其钧釉瓷进行一次梳理,让人们全新的认知一下鹤壁窑,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鹤壁窑钧釉瓷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
  鹤壁窑钧釉瓷器考古文献记载,1954年9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派杨宝顺先生,1955年4月故宫博物院分别派陈万里、冯先铭先生来鹤壁窑址进行考察,杨宝顺先生撰写的《汤阴县鹤壁古瓷窑遗址》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1956年第7期[1]。杨先生考察了鹤壁集四个区域:丁字沟、陈家村、拐子坡、邓家村,初步调查,遗址瓷器主要有白、黑、黃及钧瓷,其年代约当宋、金、元三个时期。1963年出版的《中国的瓷器》一书,书中载有“金代鹤壁就产钧瓷”[2]。据鹤壁窑1963年11月的发掘报告《河南省鹤壁集瓷窑遗址发掘简报》(执笔:赵青云、李德保),在第六段元代初期出土的瓷器中,记载“蓝色釉|·||式碗和||| 式的盘均带有钧窑的特征”[3]。1982年8月河南省博物馆和鹤壁市博物馆先后在鹤壁集羑河岸,鹤壁矿务局一矿新建住宅楼工地发掘中,在元代文化堆积层下的二层中,发现有为数不多的金代钧釉瓷残片[4]。
鹤壁窑钧釉瓷发展应为金元代时期,元代其烧造技艺已具完备,在河南钧窑系中(鹤壁、浚县、淇县、安阳、新安、临汝、禹县、郏县、宝山、鲁山、内乡)属重要窑口之一[5],因今浚县和淇县现归属鹤壁市管辖,均划属于鹤壁窑,可见其在河南钧窑系中的地位。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出川哲朗先生在《关于官窑类钧瓷器的制作年代》一文中明确提出"鹤壁集窑是元代仿制钧窑瓷器的中心地","现在我们之所以说元代的钧窑瓷器是仿钧瓷器,是在以钧窑为北宋之物这个结论为前提下的说法"[6]。笔者非常赞同出川先生的看法,是与其不谋而合的。
  鹤壁窑钧釉瓷器让世人众所周知,是源于2000年4月开工建设的鹤壁市盘石头水库。盘石头村附近的盘石头瓷窑址的惊现,大量的土石方下钧釉窑瓷片的问世,闻名全国考古界和收藏界,使得鹤壁窑元钧釉瓷器名噪一时。
  鹤壁窑烧造钧釉瓷比较著名的窑口,有鹤山区的鹤壁集窑 、 崔村沟窑 、高家窑、砂锅窑、龙卧村窑 ,山城区的寺湾村窑 、水泉村窑 、西窑头窑 ,淇滨区的盘石头村窑 、赵峪村窑 ,淇县的西掌村窑 、黄洞村窑 、前嘴村窑 等等,分布鹤壁的广大区域 ,已发现不下五十座大小专门烧造钧瓷的窑址(笔者认为以鹤壁集为中心,素有“四十五里烧造坡”之称,应在数百座以上),从窑炉结构上看,大的窑场采用马蹄形窑(多为白釉、黑釉、青釉、钧釉均兼烧),小的窑场釆用馒头窑。一般情况下依坡地而建,烧一两次如因窑体破裂随之而弃,就地再挖一馒头窑再烧之。钧釉瓷为两次(甚至多次)入窑烧造,先素烧(温度在930~960C)再施釉(采用双层复合釉工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