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东|浅析宋金时期鹤壁窑白釉盖盒
2018/1/4 21:40:50


白釉盖盒(图1)
北宋至金代鹤壁窑经过几代窑工的不懈努力,白瓷的烧造技艺已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从笔者收集的白瓷标本来看,可与定窑瓷器相比肩。其器所用瓷土精细,制作精良,装饰精美,釉色洁白,薄如蛋壳,几乎达到了脱胎的程度,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珍品。出土其完整器极少,今日在藏家手上见到了一个完美的白釉盖盒(图1),让笔者激动不已,现赏析如下,敬请方家指正。
(图2)

(图3)
一、鹤壁窑白釉盖盒素雅精致之韵
每一次朝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 ,社会大众的审美情趣也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唐代豪华之美至宋代素雅之美,由大美至极简。这是一个飞跃式的升华,是哲学意义上转身,为中国陶瓷史上五大名窑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和人文环境。鹤壁窑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不断跟上时代的变迁和审美需求的,创烧出鹤壁窑自己的名品———细白瓷。细白瓷质地细腻,胎壁极薄,釉面莹润,最薄仅一毫米,工艺精湛,代表了这一时期鹤壁窑制瓷业的最高水平。此白釉盖盒内外施釉,盒盖圆形弧顶,顶面上留有细细的五周环线纹。盖盒为子母口,盒折腰斜收,盒下斜折边沿装饰六枚贴塑梅花乳钉(图2),盒边上对称两个稍微大一点的乳钉花,左右饰两对稍微小一点的乳钉花,制作小巧而雅致,为素面盖盒增色十分。盒底足面微微弧平,底部中心留有圆心点。子母口无釉,子口沿斜折内收,上下盖扣合体,可见其工艺十分考究。其盖盒胎质精细,盖釉色灰白,明亮如新;盒釉色乳白,盖盒上下釉色有所色差。盖口径10厘米,盖沿高0.8厘米;盒口径8.3厘米,高3厘米,底径7.8厘米;通高约4厘米(图3)。其装饰简约大方,点缀精致,非一般人家所用,应为达官显贵之家的奢侈用品。其盖盒应为粉盒,是贵妇以及小姐闺阁妆饰的必备之具。此宋金时期的盖盒,以其釉质洁白纯正而取胜,其精致程度可与如今的国际奢侈品化妆品盒相提并论。

(图4)

(图5)

(图6)
二、鹤壁窑白釉瓷器的烧造与装饰技艺
宋金时期鹤壁窑在承袭唐代烧造工艺的基础之上,不断改进白釉瓷的制瓷工艺,在选料和陈腐上,对瓷土精选细磨,去掉沉渣,经过特别的漂洗加工,陈腐和练泥,制作出坯体洁白,质地细腻,再经过修坯达到极薄的程度,器件已不在施白色化妆土,直接上釉,烧造出的白釉光泽莹润,洁白如玉(图4)。在釉色上,淋釉极薄,与胎融为一体。在装烧上,采用覆烧法与加扣垫圈的方法,层层套装加扣,置于匣钵之中。在装饰上,采用剔刻、模印、跳刀、贴塑等工艺 ,其器形有碗、盘、钵、洗、杯、盏、盒、罐、器盖等。饰纹有莲花、莲瓣、牡丹、叶草纹、藤蔓纹、鱼藻纹、禽鸟纹、马纹、鹿纹、龙凤纹、婴戏纹以及云纹、回纹、太湖石纹、文字纹等等,碗、盘、洗均为芒口,胎质纯净,釉色明亮,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图5),模印清晰(图6),造型端庄典雅,装饰简约时尚,也呈现出鹤壁窑工匠们向周边兄弟窑口,不断借鉴、改进、提高的全过程,在使用当地优质瓷土与改进装烧技术上,有了创新和突破,从白釉盖盒等瓷器标本与定窑器相比,其工艺技术与制作水平是不分伯仲的,可见当时鹤壁窑瓷器已名噪一时,远近闻名了,已成为北方大宗瓷器的集散地,著名的民间烧造场
(图7)
三、从白釉盖盒观宋金时期的妆饰之美
鹤壁窑白釉盖盒,从一个侧面折射出那个时代妆饰用具,以及时代风尚。宋代女性面饰虽继唐风,与唐代的浓妆艳抹相比较,总体风格趋于淡雅。其面饰工具就有粉盒,还有粉碟(图7)。粉盒主要用于存放胭脂、黛粉化妆颜料,也可放置香料等,而粉碟用于调试粉脂。她们以妆粉扑面、胭脂涂颊、黛黑画眉、妆靥点唇等几个面饰步骤。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中写道:“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