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地黑花捧酒立女俑(图9)。其女俑梳妆盘结发髻,衣着长衫,双手捧酒,恭谨而立,视为丫鬟仆妇之人。俑胎质灰白,釉色乳白,高12.5厘米。 
图9,现为鹤壁私人所藏       
  3、宋金时期鹤壁窑白釉黑花红绿彩人物塑像。
    进入宋代中后期,人们在白釉黑花的基础之上,逐步掌握了如何使用红绿彩来装饰瓷器的技法,以白釉黑花为素胎涂画颜色,采用低温釉上彩, 第一次在瓷器上出现了大红大绿绚丽明快的色彩。到了宋金时期人们在实践过程之中, 不断完善制瓷工艺,基本掌控了红绿彩全部的技艺方法,使得这一独特的红绿彩技艺走向成熟。
    宋代白地黑花红绿彩托宝汉坐俑(图10),其身上红绿彩基本脱落,隐隐还能看出红绿彩的痕迹,坐俑高43厘米 。 汉人坐踏于一岩台之上,头戴蝉形冠,身着袍衣,胸前臂上饰如意连云纹,肩披四片如意云头纹霞帔,蝴蝶结系于胸前。袍肚花卉纹,腰间束蹀带 ,左手按于大腿之上,右手托宝物置于右腿上,下着白色裤,足蹬黑色靿靴。汉俑五官端正,高眉大眼,气宇轩昂。底部露胎呈灰白色,中间留有一圆形出气孔。
图 10,原为鹤壁私人所藏 
宋代白地黑花红绿彩道士俑(图11),其形象刻划的神采奕奕,头戴“山”字头饰,身披红衣长衫,内穿黄色双左祍衣,脚脚蹬云头鞋,腰系襟带飘地,上绣锦地团花。红衣道人,浓眉大眼,五官端正,三缕胡须,立于高台之上,拱手施礼,具有仙风道骨之神韵。俑全身红绿彩基本脱色,还能显现出来底色的原貌。其俑立台高2厘米,俑髙25.5,通高27.5厘米。
(图11,现为鹤壁市博物馆所藏)
    金代白地黑花红绿童子骑马俑(图12),整个俑像红绿彩脱落严重,在童子身上还能显现出残留的痕迹。骑童头戴毡帽,帽边垂系长绳,身着左祍袍,脚蹬靿靴。胖乎乎侧身骑于马上,此高头大马,整装待发。此件通高13.5厘米,通宽8.6厘米。

(图12,现为鹤壁市博物馆所藏)
    金代白地黑花红绿彩托宝胡坐俑(图13),高29厘米。底部露胎呈灰白色,中间留有一圆形出气孔。胡人坐踏于一岩台之上,头戴锥形冠红宽沿绿花中间镶嵌宝珠一颗,冠为绿底黄花,冠上及两侧系红色冠带。身穿绿袍,上饰红花绿叶团花,肩披四片如意云头纹霞帔,为黄地绿彩镶边,背后黑彩勾描如意连云纹,系于胸前。袍肚红色,腰间束黄宝石蹀带 ,左手按于大腿之上,右手托宝物(因残缺看不到宝物)置于右腿上,下着白色裤,足蹬红片绿色靿靴。胡俑浓眉大眼,高鼻梁,落腮胡,口露白齿,卷翘的胡髭,嘴角上扬,微微笑意,透露着内心的喜悦。  (图13,现为河南私人所藏)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