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考古就是这样,一旦有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我们以前看的都是晚唐五代的越窑,到北宋以后,会是怎么样一个面貌?越窑后来慢慢衰落,是怎么样过渡的?”考古专家又在想另外一个问题。
      在库房,记者看到了这些正在整理中的北宋越窑瓷片,发现了一个特点。
      这些青瓷绿是绿的,但已经不像前年发现的晚唐五代青瓷那样素面朝天,反而开始流行复杂的纹饰装饰,用专业术语说,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细划花为主,纹饰纤细工整,刻划的刀法看上去很洗练,有力,外轮廓线粗而清晰。


      有什么花样呢?主要是大量的花卉和禽鸟,记者归类下,有凤凰、龙、白鹭、孔雀、鹦鹉、蝴蝶、缠枝花卉、莲荷等。而且,飞鸟类多成对出现,鸳鸯在荷叶间戏水,还有双鱼戏龙。海涛纹也经常出现,一种是纯海涛纹,另外一种是与龙结合,龙首隐藏在汹涌的海浪中。


      这些花样看起来,美是美的,但总觉得有点俗气,不够高级。
      “很多华丽的东西都会有问题。越繁华的装饰,其实越偏离了最初的审美。”郑建明道出了原因,越窑从唐五代走向鼎盛,一直以造型和釉色取胜,不拼装饰。但到北宋一下子变得非常华丽,更注重外在内容。
      “华丽实际上可以掩饰很多瑕疵,表现在制瓷技术上,就是胎开始变粗,颜色开始变深,以青黄为主,釉很多问题就出来了。但是别人一看觉得鸟阿凤凰阿好漂亮,就转移了注意力。北宋的越窑看上去非常繁盛,甚至有些东西超过五代、唐代,但是从窑业技术的本质来说,它已经转向衰落了。”

 
      越美丽,越危险,瓷器也同理。但,为什么在北宋,越窑出现了这么大的转折?
      郑建明说,一是窑业自身的原因,跟方便开采优质瓷土的枯竭有关,伴随着面貌变化的是胎釉质量下降。
      记者还发现,五代以后的器物都比较小,到宋代以后就出现一些体量特别大的东西,比如大熏炉、大盆。
      为什么?和北宋的政治变化有关系。
      “瓷器本身就是江南水乡的文化符号,柔和细腻。吴越国灭亡以后到了北宋,这里就从一个地方政权主导,主体性的产业,变成了中央帝国的一个边远地区的相对边缘的产业。所以在格局上,完全不一样,中原的一些因素介入了进来,如果给宫廷用的话就要特别做得大,其实是不懂我们这边的审美。”
      郑建明说,北宋出土的这些青瓷中,只有少量高质量的器物与秘色瓷接近。这批高质量的器物主要出土于北宋皇陵、辽代祖陵、辽代公主与贵妃墓等最高等级的墓葬中,是重要的宫廷用瓷。这就说明,北宋早期上林湖地区仍旧沿袭晚唐五代宫廷用瓷生产地的传统,烧造高质量的瓷器。“这就把整个越窑晚唐五代到宋的序列都建立起来了。”
      那么,南宋还烧造秘色瓷吗?作为杭州人,记者也是关心自家人的。
      “越窑到北宋中期开始逐渐衰落,到北宋晚期可以说穷途末路了。作为最高等级青瓷的代言人,秘色瓷开创的天青色,影响到后代包括汝窑、南宋官窑、龙泉窑、高丽青瓷等一大批名窑生产与整个社会的审美取向。北宋灭亡以后怎么办?汝窑明确是宫廷用瓷,随着宋室南渡,有一批窑口到了南方,窑工回到了南方,传统又回到这里来了,对于越窑来说,这是一次回光返照,这是最后一次给宫廷烧造瓷器了。”
      宋室南渡,很多礼器要重新烧造。《宋会要辑稿》中,明确写过一件事,在绍兴元年烧造一次之后,又在绍兴四年继续烧造越窑的原因——绍兴府大火,起火,救火,许多瓷器被打碎,必须及时补充,尤其是祭器。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书记沈岳明说,从文献来看,南宋时余姚烧秘色瓷是有一定信息的。那么这个南宋烧秘色瓷的窑址主要分布在哪里?根据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