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的历史与装饰特征|关于哥窑
2018/9/6 12:34:59

      1.哥窑的文献记载
      关于“哥窑”的说法很多,记载“哥窑”的古文献主要有:元代的《至正直记),明代的《宣德鼎彝谱》、《格古要论》、 《春风堂随笔》、 《遵生八笺》、《浙江通志》和清代的《博物要览》等,但未见有宋人记载。
      孔齐《至正直记》(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明代《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 汝、官、哥、钧、定各窑器皿…”“马祖之神供奉狮首马蹄炉,仿宋哥窑款式,炉高五寸六……
      明代陆琛(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卒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窑。”
      高濂《遵生八笺》:“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二窑烧造种种未易,悉举例可见,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窑在杭之风凰山……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曹昭《格古要论.古窑器论): “旧哥哥窑出,色青浓谈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六》:“哥窑, 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分造。兄名生一,当时别其所陶曰哥窑。土脉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口铁足,多断纹,隐裂如鱼子。釉惟米色、粉青两种,汁纯粹者贵。唐代《肆考》云:‘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鱼子。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 今但辨隐纹耳。’又云:‘汁釉突不如官窑。
 
      清代《南窑笔记》“哥窑”条:“即名章窑,出杭州大观之后。章姓兄弟,处州人也,业陶,窃做于修内司,故釉色仿佛官窑。纹片粗硬,隐以墨漆,独成一宗。釉色亦肥厚,有粉青、月白色、淡牙色数种。又有深米色者,为弟窑,不堪珍贵。间有溪南窑、商山窑,仿佛花边,俱露本骨,亦好。今之做哥窑者,用女儿岭釉加椹子石未,间有可观,铁骨则加以粗料配其黑色。”
      《七修类稿续稿卷六.二窑》:“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 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密,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间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水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碎。”
 
      由于没有找到确切窑址,种种说法只是推论,其中有关于修内司窑的一种说法,就是鉴于南宋初期龙泉窑就烧出了粉青薄釉的官窑瓷,有人推断修内司窑在龙泉;也因为大窑一带出土了黑胎厚釉的 “哥窑”产品,有人推断哥窑窑址在龙泉。传说描述了哥窑起源: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们俩人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因生一是兄,所以其制品被称为“哥窑”,生二为弟,当然称为“弟窑”,此二窑皆为著名民窑。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铁足紫口,釉面有碎纹而著名,号曰“百圾碎”。纹片呈血色、黑蓝色、浅黄色等,其中以黑色最多,被称为“金丝铁线”;而按形状分则呈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
 
    2.传世哥窑的基本特征
      这些推论和说法,都由于没有窑址发现,而不能作为结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