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模制或捏塑的方法制出各种花草、动物和人物的图案浮雕,然后用泥浆粘贴在需装饰的瓷坯上的装饰手法。富有立体感,有满釉和露胎之分。
      涂装化妆土,是以毛笔或喷涂白泥浆填成图案,烧成后因凸起部分釉层较薄,印出白色图案。夏侯辉的作品“暗香”、“荷塘月色”中的白色荷花,是采用浮雕涂装化妆土的手法,先以浅浮雕手法刻好图案,再在图案上喷填白色化妆土而成,需注意的是,喷化妆土的厚薄程度。
 
点彩技艺
 
点彩金鱼珍珠瓶
      点彩,原是景德镇影青瓷常用的装饰手段,又名“褐斑加彩”、“青釉褐斑”。是用笔蘸含铁较多的褐釉,在已上釉的坯体上整齐地排列或随意点在施过青釉的器物上,釉烧成后,青釉上出现褐色。其关键是“恰当”,画龙点睛而不是繁缛的堆砌。“点彩鲶鱼罐”,与刻花工艺并重,在游鱼露出水面的狭小的脊背上点化彩釉,如同太阳的五色光芒瞬间照射鱼背,给人以耀眼明亮的艺术感觉。
      堆雕,也称“堆贴”、“塑贴”。指将手捏、模制、雕塑的立体人物、动物、亭台楼宇的部件等粘贴在器物坯体上的装饰手法。现代青瓷制作中对这个技法做了一些改进。主要是瓷泥塑造成型后,浇注石膏模型,等注浆成型在进行手工修饰,这种常规作品可以无限复制,另一种堆塑孤品的制作方法,先用瓷泥堆塑,然后挖成空心瓷坯,没有石膏模,也不可复制,雕一个就是一个。
露胎,露胎是常见的工艺手段,在龙泉青瓷的哥窑和弟窑器皿上均有露胎的装饰表现,其工艺流程是:在对瓷胎过釉时,对器物的局部不施釉,如人像的脸部、器物的足部等部位,裸露出原来坯件的胎料颜色,与旁边的釉色相互映衬,形成色彩对比,成为装饰手段,美化器物。在这些露胎的色块上,也可进行刻划、堆塑等,这时自然露胎,如夏侯文的几件龙纹装饰的哥弟结合工艺的作品,曾志华的“露胎牡丹花盘口罐”、廖秀珍的“凤纹洗”等;还有一中露胎,叫做露胎贴花,或叫做模印贴花,用模子先印好浮雕状的纹饰,粘贴与坯体上,然后施釉烧成,如吴维清的“文曲盖罐”,用铺首露胎装饰在罐体左右两边,更显威武之气,也有将花纹贴于已施釉的坯体上烧成的,贴花部分因未罩釉而是红褐色泽,与青釉相衬,美观大方。
 
镂空技法
      镂雕,亦称“镂花”,又称“镂空”或“透雕”。工艺流程是,按设计好的图案,将瓷胎镂成浮雕,或将图案外的空间镂空雕透,多用于瓶、薰炉、笔筒和日用器皿碗、盘、杯、碟、壶等器物。尤其是青瓷日用玲珑器物,镂雕的装饰性很强,因为“玲珑”本身是一种装饰艺术,加上剔透的玲珑孔的周边可装饰精美的、相适应的图案或花边即浅浮雕,很是完美高雅。衬以碧青温润的青釉护体,美态十足,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就是材质加上装饰产生的高度美感。夏侯文设计制作有青瓷玲珑餐具、茶具、酒具、杯、碗、蛊等37个品种,大量出口,供不应求。
      剔花,亦称剔刻,是陶瓷器的传统装饰技法之一。是胎上先施以白釉或黑釉,用刀具讲事先在坯体表面勾画出的纹样轮廓以外部分全部剔除,即留花剔地,使花纹凸起在瓷坯上,最后罩透明釉烧成,花纹凸起,具有浅浮雕的效果,实际是凸雕技法的一个变种,形成鲜明的釉与胎的质感和色调对比。剔花装饰较刻花装饰立体效果更为强烈。龙泉窑剔花,是在半干的瓷坯上将花纹以外多余的“地子”剔除,然后施釉焙烧,烧成后花纹均在釉下,即可显示花纹层次,又可显示釉色之美。剔花有时容易被误作模印,其实是有 区别的。剔地如单从龙泉青瓷的装饰手段来说,也可理解“铲地皮”,它是根据图案刻出线纹,剔除多余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