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器型的推陈出新
2018/11/9 11:28:24

     
 
夏侯文·三脚龙钵
      工艺手段变革所体现的器型变化,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对传统器型的改进和提高。对传统器型的改进、提高,是我国手工艺品造型的重要途径之一,体现手工艺人的聪明才智。这种改进和提高,主要是由装饰手段的更新和纹饰的变化来体现的。
      龙泉青瓷器型,通过自体装饰,如模印贴花的各种动物塑成的局部纹样,或成为耳系,或为肩部、颈部附件装饰,都具有造型的生动性和不可或缺性,如凤头、鹿头、鱼、羊头、龙、蟠螭,以及贯耳等纹样装饰在传统器型中,从而衍变成焕然一新的器型。这种模印贴花或露胎贴花的装饰手法,应用广泛,是在浮雕装饰植物花卉外的另一大类装饰技艺。
      用羊头装饰三耳的“三羊开泰尊”、装饰两耳的“吉祥尊”,用鱼形作为摘手的“有余莲子罐”,用双鱼作为饰耳的“鱼耳瓶”,有用鳖鱼(龙头鱼身的鱼龙)作双耳装饰的“鳖鱼炉”,有用红山文化的玉龙作双耳的“龙耳尊”,甚至还有用两只老鼠作为耳饰的“鼠耳出戟尊”,用青蛙装饰在莲子罐的“惊蛰”,等等,均为别开生面的出新之作。还有各种瓜果、花卉的器型变化,如荷叶盘、莲花碗、葵口瓣碗、高足碗,以及三足洗、圆洗、牡丹花式洗、桃洗、葵瓣洗等;三足圆炉、冲天耳乳足炉、绳耳乳足炉、鱼耳炉等器皿,也有不类古器的新式造型和异样装饰手法。宋代以后出现的斗笠碗,广口,斜腹壁呈<45°,小圈足,因倒置过来形似斗笠,故名,历代工匠多有为之。现如今,茶饮文化大行其道,有人将其型制改小,斜腹壁更为陡峭,呈<60°甚至更大,圈足加高,成为茶蛊,外壁装饰莲瓣纹,梅子青釉、粉青釉、黄釉装饰,更为精美、时尚、适用。
      在哥窑作品中,“青瓷三脚龙钵”,也是件仿古作品,是古代宫廷宴会盛放果品用具,三足,四个弧形面,古朴大气。天翠窑在这件龙钵的装饰细节上有更生动的诠释,钵内四面纹饰精美生动,对称两面各为龙纹和花纹,釉面清澈如玉,成为充满现代视觉审美的高档果盘用具。
      “盘口梅瓶”是改进之作。梅瓶是瓷器的常见瓶式,小口、短颈、丰肩、剑腹,形体修长,其口有直口、唇口等为日用瓷的酒瓶转变为陈设瓷的插花之用。在这个传统瓶型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其口沿外折呈盘形,颈略长,瓶身依旧欣长,丰肩但不敛腹,如成熟美妇,婉约怡人,瓶身刻划花装饰,稳重玉立,用梅子青釉或粉青釉罩面都相得益彰。
      哥弟结合生产的“哥窑龙纹天球瓶”,一改天球瓶原样小口、丰肩无耳系、直颈、假圈足,砂底微凹,腹硕大如圆球的形状,为大口、粗颈,肩部左右装饰双耳双环,露出朱砂胎体,上面雕刻一圈图案清晰的水浪纹,使之静中有动,从而成为一种新造型,粗矿有力,敦庞厚重。
      长颈瓶是北宋和南宋常见器型,有无盖和有盖之分,瓶体有圆和椭圆之别。北宋之作多在瓶颈之处装饰一圈水浪纹和两只系耳,有盖的,则在盖上装饰梅花盘纹和水滴摘手,无盖瓶多为侈口,瓶身有的有莲瓣纹,或光洁无纹。当代许多作品在此基础上有新的器型及装饰变化,瓶身下半主体部位做成椭圆状,略矮了颈部,将口沿做成喇叭状,长颈上刻细长莲瓣纹,瓶身刻盛开莲花,挺拔秀丽,具有现代美感。王泽如的“双系盘口瓶”,在造型上简化了古代长颈瓶,溜肩下滑成椭圆瓶身,简洁、明快、线条柔美,没有其他装饰,只在肩部左右装饰光滑细圆双耳,与精致盘口呼应,梅子青釉装饰,明快透亮,充满翠玉的光泽,体现釉色之美和器型的简洁之美。在它们身上,既能看到现代元素的造型和装饰手法,又能体味处传统文化的影响。
      珍珠瓶是传统器型,在瓶身上刻花或浮雕金鱼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