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更为细腻;刀马人物等传统故事画面继续盛行;仕女人物时常有汉装形象,身材和面部修长清秀,与当时崇尚纤弱仕女的风气有关。纹饰中,花卉内容最丰富,常见的有牡丹、桃花、海棠、菊、三秋、九秋、落花流水等。
      进口的西洋料到了不能满足宫中珐琅彩对中国传统绘画意境执着追求的地步,于是,宫中制瓷高手开始自制珐琅彩料,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制作出了18种珐琅彩色料,比从西洋进口的珐琅彩还多了9种。
      珐琅彩虽然富丽豪华,又有较强的写实性,但由于色料昂贵,不易普及,只能在宫廷小范围内绘制。康、雍、乾三朝所烧画的珐琅器多用蓝料、胭红料堆写年款,康熙珐琅彩款识多用楷书写“康熙御制”四字,双层方边外宽内窄;雍正款识笔体以仿宋体字为主;而乾隆款识比前两代增加了篆书款。这也是判别清初珐琅彩的重要依据。这类瓷器由于使用了比较贵重的彩料,加以绘画精工不同凡俗,当时为宫廷独有,除个别作品赏赐给了重臣外,平常人极少得到,也正因如此,后来仿品迭出,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在这种情况下,景德镇的陶瓷艺人在传统的五彩瓷料中加进溶剂,以降低材料的浓艳度和烧成温度,使明艳的五彩色变得柔和淡雅。“玻璃白”是粉彩中最重要的颜色,在粉彩颜料中一系列不透明的粉彩颜色,如粉黄、宫粉、松绿、粉翡翠等,这些颜色都含有“玻璃白”的成分,其特点是不透明,粉质轻软,有一定厚度。另外,粉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画面上处理衣服或花瓣之类层次变化多的地方,用“玻璃白”打底,再在上面用较鲜艳的颜色渲染,就能绘出如珐琅彩般的立体效果。
      由于粉彩瓷的颜色种类丰富,并且色泽柔和,表现手段比青花、五彩更加多样,通过颜色的洗染、烘托,能使表现的对象更具真实感和立体感,因此甫一上市,便受到了普遍欢迎,不仅在官窑的生产中占了主流,在民窑的作坊中也大量生产,很快取代了五彩瓷在市场上的份额。雍正、乾隆时期是粉彩瓷发展的高峰,官窑的粉彩瓷至精至美,民窑的粉彩瓷生动潇洒。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