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甸迷道(散)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之甸甸斋”最为常见,书法其顿有致,流转振颤,别有韵味。颇有王羲之、怀素书风。其印章款见有“西昌王琦”“陶迷”“碧珍”等。
    汪野亭(1884-1942年):民国时景德镇绘瓷名家,名平,号元镒,又号传芳居士,斋名平山草堂,江西乐平人,珠山八友之一。1906年入江西省立窑业学堂,师从张晓耕、潘匋宇习花鸟,后改学山水。早期作品多为程门一派浅绛山水,后为粉彩青绿山水,即以钴蓝会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自成一家。构图多取法清初四王。笔法粗犷与柔丽并存,前者寥寥几笔就得其大意,后者尖笔细皴柔静细腻。王氏为多产画家,早期画风细腻平和,中期则趋向豪放,晚期更为苍古奔放。汪氏题款变化较多,有“野亭汪平”“传芳居士汪野亭”类短款,也有“野亭汪平画于珠山客次”“翥山野亭汪平作于珠山客次”类长款。早期书法细劲娟秀,中晚期则遒劲丰腴。常用印文有“汪平野亭”“平生”“汪平”“老平”“野亭”“平印”“汪”等。 
    汪晓棠(1885-1924年):民国初年景德镇绘瓷名家,名棣华,号龙山樵子,斋名“彤云山房”,江西婺源人,景德镇新粉彩派奠基人之一。少时在杭州以绘制纸绢团、折扇为生。后避祸景德镇自学彩瓷,因其具有较高的造型能力与书法修养,故瓷画不数年名动景德镇,后列珠山八友之列的王大凡早年亦从其学艺。汪氏擅画人物,尤以妩媚俏丽、姿态婀娜的仕女著称于当时。人物描绘一丝不苟,线条柔美流畅。汪氏才华横溢,惜英年早逝,作品传世较少。汪氏作品少见长题,印章款见有“晓棠”“汪氏”“棣印”等。
    毕伯涛(1885-1961年):民国时景德镇绘瓷名家,名达,别号黄山樵子,祖籍安徽歙县,寄居鄱阳,珠山八友之一。毕氏为清末秀才,早年师从鄱阳画家张云山,后居景德镇专攻粉彩,擅长翎毛花卉。毕氏花鸟承袭清代华曲一派,以双勾、没骨为主,工写兼用,工笔尤胜于写意,用笔极为工细。设色鲜嫩不腻,雅静艳丽。作品题款以“伯涛写于珠山”“毕伯涛写于珠山”“古歙毕伯涛画意”“等较为常见”。印章款以“伯涛”篆书居多。毕氏秀才出身,工诗书,书法遒劲娟秀。
    王大凡(1886-1961年):民国时景德镇绘瓷名家,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安徽黟县人,珠山八友之一。早年师从汪晓棠,粉彩仕女人物受汪氏影响较大。后受海上画派马涛影响,画风严谨,王氏粉彩人物首创不用玻璃白打底,直接将原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烧成,由于不用渲染,景德镇至今称之为“落地彩”。其作品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大奖。王大凡作品款识以“黟山大凡王壁作于希平草庐(画室)”“黟山樵子王大凡写于昌江之希平草庐”较为常见,另见有“黟山王大凡画”“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等。王大凡由于画艺高超,加之高寿,在景德镇影响甚大。
    潘匋宇(1887-1926年):民国初年景德镇绘瓷名家,字鼎钧,号澹湖外史,斋名古欢,江西鄱阳人,为景德镇新粉彩画的奠基人之一。潘匋宇世居鄱阳,1911年后任江西省立甲种工业窑业学校国画教师,执教之余,常往来于景德镇绘彩瓷。其作品笔法秀丽,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1923年曾为军阀曹锟绘制文房用具。其作品曾参加美国芝加哥、费城博览会并获奖。潘氏因英年早逝,传世作品不多,其款识以“古欢债主匋宇画”“匋宇”常见,潘氏虽年纪与珠山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