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阎先公泼墨瓷画作品欣赏
2019/5/12 16:23:07

     
 
      阎先公,又名先恭,生于1943年,山东淄博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壁画学会会员,中国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大赛评委。中国知识产权大师,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山东壁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研究员,山东省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研究员,原淄川文化馆馆长、淄川美协主席。 
      阎先公老师用泼墨方法创作了数十块瓷板画,每块都是以美女和怪石为主题。然后把色块泼上去,这些色块把部分石头和人物的身体遮挡,但被覆盖的物体经烤火后,仍然能够清楚地显现出来,这就丰富了色彩的变化。
 
《入思》阎先公作
      《入思》这幅画,用特殊手法画了一块大石头,下方画的这个女子像是在思考,石头上还出现裸女。阎先公用绿颜色泼在石头的上方,同时把石头的部分背景也泼上色,裸女也在颜色中,下方的女子部分也被蓝色块覆盖,对未泼色的人物再设色,石头是原色,泼的色块就有了多种色的变化。再根据画面的内容题上相应的名字,就完成了一幅泼彩画。
 
《春意》阎先公作
      《春意》这幅画,下方画了两块石头,在石头上有意画了些故事,安排美女在观梅花,把一大块豆茶色泼在石头和美女的身上,树的上方泼上代赭色和黄色,调子统一而又有变化。特别是豆茶色下的“鬼脸”也看得很清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向望》阎先公作
      《向望》这件作品是刚探索时画的。当时是把颜色直接泼在未烤火的墨稿上,颜色的流向和大小不好控制,又不能调整,所以泼上的色几乎把整个画面都盖上了,好在人物的上身和脸都露在了外面,画上一个放飞的鸽子,突出了画面的特别之处。刚开始画的时候,泼的颜色边缘比较生硬,经多次尝试,这个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诗仙》阎先公作
      比如《诗仙》这件作品,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在泼色时使用了新的手法,颜色流淌的自然,边缘逐渐均匀散开,就出现了特别的韵味,石头上的内容也看得很清楚。
 
《仙女》阎先公作
      《仙女》这件作品,主要在石头上处理了“鬼脸”和一些动物的形象,与仙女相呼应,用同类色的几种颜色,根据构图和内容泼上,形成了一个暖色和谐的调子。
 
《托塔罗汉》阎先公作
      第二组画的是《十八罗汉》,对于这个题材,阎先公曾用刻瓷和彩绘在瓶子上表现过,都是组合在一起的,用圆形的瓷板单个的绘制是第一次。
      近几年,关于佛教题材研究的越来越多,表现的形式和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所以对人物的故事了解的很透。因材料的特点,在表现时就要考虑到瓷板画本身的特点,要想到瓷面的特点和泼上色的效果。尽量用人物自身的动态和环境,配合表现出罗汉的特殊身份。对这种题材人物,阎先公选用夸张变形的方式,特别强调神态提高趣味性,打破了传统的人物结构比例,然后再用鲜丽的几种颜色泼上去,使其醒目,靓丽。
 
《骑鹿罗汉》阎先公作
      比如,骑鹿罗汉,可采用对石头的造型,和在石头上做出鹿的特色,用几块颜色泼上去,再在脸部和未泼色的手部画上重彩,简练大方。对这组罗汉图,采用人物的脸手重彩,衣服不设色,并用文字介绍人物或故事。
 
《挖耳罗汉》阎先公作
      再如挖耳罗汉和托塔罗汉,强调用动作体现罗汉的特点,并夸张突出某些肢体。这两件作品泼的几种颜色,不仅能使人物身上的色有变化,重要的是构图更加充实和协调了。
 
      第三组画的是《聊斋十二仙》,这也是阎先公曾经画过的内容。现在主要是用泼彩和内容结合在一起。但这一组泼彩我在色块上拉长了,并强调色调的特别统一,有时甚至是一个颜色的浓淡或大小变化,并利用聊斋人物“仙”的特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