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釉的生成的几率增高。灰白胎的天青釉中的高钾特征,则清楚的表明,天青釉瓷已是当时工匠的明确追求。
      2.三种类型的天青釉瓷及其胎釉特征
      耀州窑天青釉是在青灰釉工艺的基础上诞生的。青灰釉瓷始于唐代,终于宋代初期。按照胎土种类,可分成青灰胎青瓷、灰白胎青瓷、灰胎青瓷三大类。三类胎土的青瓷中,皆有天青釉瓷。《五代黄堡窑址》刊布的1600余件青瓷标本中,明确具有天青釉特征的瓷器约近百件,约占总数的5%。在全部天青釉瓷中,青灰胎者约占35%,灰白胎者占55%;浅灰胎占10%。其中,灰白胎青瓷虽然只是短期内的昙花一现,总数量也少,但其典型天青釉瓷的比例最高。
      (1)青灰胎天青釉瓷
      胎呈青灰色,质较细,内含小黑点杂质,因呈色浓深,故名之。据测试,五代时期青灰胎青瓷“约有50%含铁量超过了2.8%,最高达8%”。为遮盖胎表的杂质,这类青瓷釉下皆施化妆土。
      青灰胎青瓷在唐代即存在,唐和五代时期的胎质成分和特征高度一致,五代时期青灰胎青瓷数量增多,《五代黄堡窑址》中刊布的青灰胎青瓷的数量占全部青瓷的65%。
      青灰胎青瓷以青灰釉最多,天青釉较少,占全部青灰胎青瓷不足5%。其天青釉呈色分天青、粉青、淡青数个层次,因施化妆土很好的遮盖了胎内杂质,故器表面呈色匀净。釉内一般多气泡,略有乳浊感。也有青瓷玻璃质感略强的,在积釉处闪娇嫩的淡天青色。釉面开片或不开片皆有,釉层较肥厚,在0.3~0.8毫米间。青灰胎天青釉瓷绝大多数素面,有极个别的划花瓷器。
      青灰胎青瓷中还存在很少量的青黄色釉瓷,从造型和工艺特征上看,为北宋初期。
 
耀州窑青釉盏托 北宋 2001年陕西省黄陵县康崖底村北宋墓出土 陕西省黄帝陵管理局藏
      (2)灰白胎青瓷
      胎色白中微闪灰,颗粒较青灰胎和灰胎略粗疏。虽非雪白色,但却是耀州窑史上胎色最白的一类,据测试,这类胎土TiO2和Fe2O3的含量皆小于青灰胎瓷,故胎色显白。此外,还含有较高的K2O(均值为5%左右),目前含钾高的有邢窑隋代透影白瓷和德化窑白瓷。釉内含钾高,不但呈色宜天青,并使得釉面更润泽。而胎含钾高,增强了透光性,更是薄胎器烧制成功的重要原因。隋透影白瓷壁薄如纸,即得益于此。灰白胎青瓷呈色有天青、淡天青、粉青,还有淡青、淡绿釉瓷等,其中,较典型天青釉瓷占全部灰白胎青瓷的12%。其天青釉呈色淡雅娇媚,玻璃质感略强于青灰胎青瓷,釉下均不施化妆土。
      灰白胎青瓷的总数并不多,而其中的天青釉瓷占比却很高,尤其是其胎釉成分含钾量高,在耀州窑区域的胎釉原料中尤显特殊,有理由认为,灰白胎是工匠刻意的选择,这种选择的指向正是淡雅娇媚的天青釉瓷,并因此有效的提高了天青釉瓷烧成的比率。
      (3)灰胎青瓷
      灰胎青瓷可分成浅灰胎和灰胎两种,标准的宋代橄榄绿釉瓷皆为灰胎青瓷,而天青釉的绝大多数为浅灰胎,胎质匀净细腻,是耀州窑历史上胎土质量最好的一类。
      灰胎青瓷呈色有青绿、天青、粉青。其中青绿釉瓷数量最多,天青和粉釉瓷占比很少,但造型精致,器壁薄锐,颇具文献中“莹薄”的特征。
      耀州窑天青釉瓷的器类、装饰和工艺成就
      (一)器类、造型和装饰
      耀州窑遗址出土的青瓷中,可确认为典型天青釉瓷的器类有小盅、杯、盏、盏托、壶、盘、碟、洗、钵、小盂、盘口瓶、盆、罐、盘、碗、碟、盒等。其中青灰胎天青釉瓷以深腹大底的碗和盘为多;灰白胎类多见印花小盅、高足杯、盏和盏托及深刻花的执壶等酒具、茶具;浅灰胎类以薄壁的敞口茶盏最多。青灰胎天青釉瓷的器类为日常最多见的品种,而灰白胎和浅灰胎天青釉瓷的器类,则多高档的茶酒之具,反映了灰白胎和浅灰胎天青釉瓷在产品种类上有一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