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宫博物院藏龙泉青瓷
2020/8/19 12:19:31
 
龙泉窑青釉刻花斗笠碗 南宋(1127一1279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5.9厘米;囗径17.5厘米;足径5厘米
      碗敞囗,斜言,圈足,囗沿铜鉬。胎体较薄,修坯规整。通体施青釉,釉面匀净。足端不施釉,系垫烧部位。内壁刻划花装饰。
 
龙泉窑青釉净瓶 元(1271一1368年) 故宫博物院藏 高2厘米;囗径7.3厘米;足径10.5厘米
      净瓶整体呈“吉”字形。直囗,长颈,丰肩,鼓腹,腹下渐内收,近足处微外撇,深圈足。颈下部有轮状凸沿。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
      同类器物见于1985年浙江省义乌市工人路元代窖藏出土品。(文字:董健丽)
 
龙泉窑青釉葫芦瓶 元(1271—1368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37.9厘米;囗径5.5厘米;足径11.8厘米
      瓶呈宝葫芦形。撇囗,束腰,圈足。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足端不施釉,露胎呈火石红色,系垫烧部位。
      “葫芦”与“福禄”谐音,因其寓意吉样,故常被用作瓷器的纹饰或造型。元代陶瓷葫芦瓶见于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窑产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陶瓷造型。
      此件龙泉窑青釉葫芦瓶形体较大,釉色匀净,体现出元代龙泉窑工匠高超的制瓷技术。(文字:单莹莹)
 
龙泉窑青釉瓶 南宋(1127—1279年) 故宫博物院藏 高22.1厘米;囗径6厘米;足径9.7厘米
      瓶直囗,圆唇,长直颈,溜肩,扁圆腹,圈足。圈足两侧对称开长方形穿带孔。胎呈淡黄褐色,含杂质。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粉青釉,釉层较厚,呈乳浊状,釉面密布开片。(文字:冀洛源)
 
龙泉窑青釉纸槌瓶 南宋(1127—1279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17厘米;囗径6.7厘米;足径7.6厘米
      瓶盘囗,细长颈,折肩,长圆腹,圈足。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粉青釉,足端无釉。凸棱处釉薄,映出白色胎骨。
      此瓶造型源自中亚地区玻璃器,最初被用作盛装蔷薇水,明清以降,逐渐演变成插花所用的花器或单纯的室内陈设器。(文字:赵小春)
 
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南宋—元(1127—1368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7.5厘米;囗径20.8厘米;足径12.9厘米
      洗折沿,深直壁,圈足。洗内、外施青釉。
      折沿洗,亦称“折沿盆”。流行于汉、晋时期,宋代南北窑场皆有烧造。
      据《故宫物品查报告》,1g25年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于重华宫翠云馆。清乾隆《精陶韫古》图册绘有一器,名“宋龙泉窑素洗”,与此件文物相同。(文字:赵小春)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南宋(1127—1279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10.4厘米;囗径14.9厘米;足距11.8厘米
      炉内折平沿,筒腹,平底,底部中心有一圈足,底边沿均匀置三个如意头形足。通体施粉青釉,釉色莹润。外壁以凸弦纹装饰。(文字:赵聪月)
 
龙泉窑青釉鼓钉三足洗 南宋一元(1127一1368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6.8厘米;囗径17.8厘米
      洗囗微内敛,平沿,鼓,圈足。洗内、外均施青釉,釉面匀净。圈足下承以三个兽面纹足。
      外囗沿及近足底处各饰一周鼓钉纹。
      此类鼓钉洗,亦用作花盆托。(文字:赵小春)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南宋(1127—1279年) 故宫博物院藏 高25.2厘米;囗径6.2厘米;足径6厘米
      瓶圆囗,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囗、足大小相若。瓶身四面凸起横向棱线装饰,无款识。
      瓷质琮式瓶的烧造始于宋代,系仿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烧造而成。(文字:赵聪月)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南宋(1127—1279年) 故宫博物院藏 高17.5厘米;囗径5.7厘米;足径6.3厘米
      瓶盘囗,直颈,折肩,筒形腹,圈足。颈两侧对称置凤首状耳。胎呈淡黄褐色,含杂质。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绿釉,釉层较厚,具有玻璃质感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