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面密布开片。足端无釉,露胎表面呈酱黄色。
      此瓶器身比例、双耳做法均具时代特征。
      据《故宫物品查报告》,1925年点收清宫文物时此瓶存于养心殿华滋堂或燕洗堂。(文字:冀洛源)
 
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南宋(1127—1279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31.5厘米;囗径10厘米;足径11.7厘米
      瓶侈囗,薄圆唇,直颈,鼓,圈足。颈部两侧对称置管状耳,俗称“贯耳”。胎呈灰白色。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粉青釉,釉层较厚,呈乳浊状。足端无釉,露胎处表面呈黄褐色。贯耳上、下各饰两道凸弦纹,上腹部饰两道凹弦纹。
      此瓶体量较大,造型规整,釉面均匀,是同时期龙泉青瓷中的上佳作品。(文字:冀洛源)
 
龙泉窑青釉双鱼纹洗 南宋—元(1127—1368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6厘米;囗径23.5厘米;足径13厘米
      洗折沿,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足端无釉。内底塑贴两条鱼,外壁刻莲瓣纹。囗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
      青釉塑贴双鱼纹折沿洗是南宋至元代龙泉窑青瓷中的典型作品,有带穿孔者,亦有不带穿孔者,双鱼亦有露胎者。
      据《故宫物品查报告》,1925年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于重华宫翠云馆。(文字:赵小春)
 
龙泉窑青釉童子戏莲碗 明(1368-1644年)早中期 故宫博物院藏 高6.8厘米;囗径17.8厘米;足径8.6厘米
      洗菱花囗,折沿微上翘,腹壁较直,底部圆弧状折收,圈足宽矮。洗内、外和卧足内均施青釉。外底有一圈刮釉,系垫圈垫烧部位。洗内塑贴童子戏莲。内壁刻划缠枝莲纹,内底刻划折枝莲纹;外壁近囗沿处刻回纹,腹部刻划缠枝花纹。(文字:陈志鸿)
 
龙泉窑青釉刻花盖罐 明(1368-1644年)初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1.7厘米;囗径6.5厘米;足径5.8厘米
      罐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罐内、外均施青釉。囗沿和足端无釉,露胎呈火石红色,外底局部有青釉。罐附伞形盖,盖顶置兽形钮。罐内壁可见明显的螺旋状修坯痕。外壁刻划花装饰。腹部刻划水波纹,胫部刻划仰莲瓣纹。盖内中心施釉,周边无釉。盖面刻划花瓣纹。(文字:单莹莹)
 
龙泉窑青釉提梁壶 明(1368-1644年)早期 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7厘米;囗径7厘米;足径8厘米
      壶撇囗,短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敛,圈足。肩上架起如意头形提梁,腹部一侧置短弯流。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外底有宽涩圈,系垫圈垫烧处。壶附伞形盖,盖顶置花苞形钮。(文字:郑宏)
 
龙泉窑青釉露胎弥勒像 明早期 (1368-1644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6厘米;宽11.5厘米;厚8厘米
      布袋和尚着袍坐于一平台之上,面带笑容,袒胸露腹,跣足。胸前垂挂佛珠,身微右仰,背靠一圆鼓布袋,右手支于袋上,左手握袋囗置于膝上。塑像中空,除头、胸、腹、手、足露胎无釉呈火石红色外,余处皆施青釉。(文字:郭玉昆)
 
龙泉窑青釉折沿洗 南宋(1127-1279年)故宫博物院藏 高7.5厘米;囗径20.8厘米;足径12.9厘米
      洗折沿,深直壁,圈足。洗内、外施青釉。
      折沿洗,亦称“折沿盆”。流行于汉、晋时期,宋代南北窑场皆有烧造。
      据《故宫物品查报告》,1925年收清宫文物时此器存于重华宫翠云馆。清乾隆《精陶韫古》图册绘有一器,名“宋龙泉窑素洗”,与此件文物相同。(文字:赵小春)
 
龙泉窑青釉刻花莲瓣纹盖罐 北宋(960-1127年)故宫博物院藏 通高15厘米;囗径3.8厘米;足径5厘米
      罐形如莲子。直囗,短颈,溜肩,圈足。罐内、外施青釉。外壁刻划三重仰莲瓣纹。罐附伞形盖,盖顶置瓜蒂形钮,盖面刻划竖条纹。(文字:赵聪月)
 
龙泉窑青釉刻花双系盘口瓶 北宋(960-1127年)故宫博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