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陶与早期青瓷出土材料的梳理研究
      作为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的核心分布区,环太湖地区所在的浙北湖州与江苏南部地区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数量多、质量高,周意群、张士轩、徐伯元分别对浙江安吉、德清、长兴和江苏的常州地区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进行了介绍。
      闽北光泽地区以白主段类型为代表的商周时期文化,文化内涵复杂,是诸多文化的交汇点,曹建文等人认为其印纹硬陶文化内江西吴城文化和万年文化影响很大,表明我国古代南方各个不同文化区域不是相互孤立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保留本区域特色的同时吸取其他先进的文化、求同存异,共同发展。闽南地区是浮滨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彭维斌通过对虎林山墓地出土印纹硬陶的梳理,揭示了闽南地区硬印纹陶的兴衰过程。
      何安益与李炳炎认为两广地区史前文化时期可分成多个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具有浓重的地域特征,而进入了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时期,这种区域性差别逐渐消失,表现在陶器上,是逐渐融入到了统一的几何形印纹硬陶文化体系中。但李岩等人认为,直至汉代的南越国时期,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地区的的印纹硬陶仍具有相当的区域特征和完整的发展序列。
      东南地区是原始瓷与印纹硬陶的主要产地与使用地。但作为政治中心的中原的地区,出土的原始瓷与印纹硬陶数量虽然不多,但质量精、档次高,作为姬姓的重要封国,湖北叶家山曾国西周早期墓地出土了71件原始瓷器,这批原始瓷器型大、装饰美、质量精,是近年来早期青瓷最重要的考古收获之一。蔡路武等人通过对器型、器物组合、胎釉特征、装饰纹样和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应该它们是重要的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物,其产地当来自于浙江。
      此外,周建忠对德清原始瓷窑址出土的原始瓷镇、毛波对吴越地区出土的印纹硬陶尊、陈锐对原始瓷豆等器物进行了专题研究。这些器物都是原始瓷与印纹硬陶中极具特色的文化遗物,是东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化因素之一。
 
大会现场
      四、理化测试研究
      理化测试,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探索瓷器起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关于陶与瓷的概念、瓷器的发展阶段,均需要借助理化测试来进行定量的精确分析。王昌燧先生认为400-600℃是陶化过程,600℃以上是陶器,在古代400℃以上,具有陶器的功能,亦可称为陶器。瓷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胎必须是瓷土或高岭土,施高温釉,烧成温度1100℃以上。根据这个概念,中国的起源可以提前1900年。原始瓷产地经过测试,应该是多源的,北方出土的原始瓷,不能排除是北方生产的可能性。
      李大鸣先生挑选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的印纹硬陶和软陶器物,使用维氏微硬度计测试他们的硬度并进行对比研究,认为硬陶比软陶硬度要高很多,硬陶是从软陶发展而来的。
      鲁晓珂通过对南方广富林遗址与北方二里头遗址出土陶器、原始瓷的测试分析,主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与陶器胎的主要区别在于熔剂含量的明显减少,使前者甬钟承受更高的烧制温度,为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同时南方地区从陶器到印纹硬陶、原始瓷胎,原料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过渡性。
      李合、丁银忠、崔剑峰等人对萧山出土的原始瓷、印纹硬陶,江西牛城出土的白陶进行了测试研究,均取得了纯社会学科研究所无法达到的成果,对于探索早期陶瓷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除以上四大主题之外,许多学者对原始瓷印纹硬陶的装饰工艺、审美取向、文化内涵以及定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其中刘渤对目前印纹硬陶定名的混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进行科学的统一规范命名。
 
展出的云雷纹长嘴盉
      印纹硬陶出现于距今约4000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的印纹硬陶在长江中下游和中原地区的遗址中多有发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