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水下考古概述
2021/1/15 12:54:09

      摘要:我国在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航段开展的水下考古: 在福建平潭发现了装载五代越窑青瓷的沉船遗址;在福建连江、莆田、龙海、平潭、漳浦等海域发现宋、元、明、清各时期的沉船遗址;对广东“南海Ⅰ号”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Ⅰ号”等宋代沉船遗址、广东“南澳Ⅰ号”明代沉船遗址以及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遗址等进行了水下考古发掘。这些水下考古工作都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海上丝绸之路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水下考古;沉船遗址;相关研究
      「引 言」
      中国东海至南海海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航段和组成部分。自中国水下考古学科建立以来,在这一海域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水下考古工作,发现了多处自五代以降至清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水下历史文化遗存和沉船遗址,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水下考古学术成果[1]。其中较重要的按历史朝代先后顺序,同一朝代的按地理位置自北向南依次介绍。
 
全国水下考古与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及主要水下考古项目分部示意
      图源:羊泽林《平潭老牛礁一号沉船遗址水下考古在福建》(大众考古 2015年12期)
      「五 代」
      福建平潭分流尾屿沉船遗址位于平潭县海坛岛西南,沉船遗址在其北部的水下 10余米,2009年发现,2010年福建沿海水下考古调查队对其进行水下考古调查。此次调查未发现沉船船体遗存,采集的一批沉船遗物均为青瓷器,器形有圆口和葵口的碗、碟、盏托以及执壶等。根据对出水器物的初步分析,认为其均为五代时期的越窑系青瓷[2]。
 
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位置示意图
      图源:羊泽林,冯雷,宋蓬勃,李滨《福建平潭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调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年第11期)
 
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出水的青釉碟
      图源:羊泽林,冯雷,宋蓬勃,李滨《福建平潭分流尾屿五代沉船遗址调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年第11期)
      分流尾屿沉船遗址出水的五代越窑青瓷若与澎湖列岛[3]、西沙群岛[4]、东南亚地区发现的五代越窑青瓷相联系,可以看到当年越窑产品外销的路线。

      「宋 代」
      2.1福建连江定海“白礁一号”沉船遗址[5]
      “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连江县筱埕镇定海村东南海域的白礁附近。
      定海湾的水下考古调查始于1989年秋。
      1990年春,首届中澳联合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定海湾实习,对此进行了多次水下考古调查并对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作了试掘。
      1995年春夏之际,中澳联合水下考古队对白礁一号遗址作了正式发掘,并在定海湾继续进行水下考古调查。
      1999 年夏初,中国第二届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在定海实习,同时继续对白礁一号遗址进行水下考古调查。
      2000 年夏,中国水下考古队再次对白礁一号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
      定海湾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出水的陶瓷器主要是黑釉盏和白瓷碗,此外还有一些酱釉罐、壶、钵等。初步认为,这批黑釉盏均来自福建福清南宋时期的东张窑,而白瓷碗则为福建闽清义窑南宋时期的产品。“白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闽江口以北的海上航路,因此初步认为该沉船遗址的船货是销往东北亚地区或日本的,这也与东北亚地区发现较多的东张窑黑釉盏的情况相符。
      2.2福建莆田“北土龟礁一号”沉船遗址[2]
      北土龟礁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莆田市兴化湾海域小日岛东面的北土龟礁附近,2008 年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在海床淤泥中发现部分沉船船骸,有船板、隔舱板等,以及两根花岗岩质地的碇石;采集出水的沉船遗物标本有南宋时期福建松溪回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