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荒货”、“鬼货”、“贼货”、“水货”和“新货”之分。
 
      问别人收藏什么,也不用“收藏”,用“玩”,你玩什么?
      再说规矩,古玩市场恐怕也是各类商品交易中唯一个概不退货的地方。还有,没事儿不要瞎问价,东西看好喽再问,在别人买东西时,也别瞎白话,即使你看出东西的真假,这会儿也不是你出来秀的时间。
      除此之外,也别瞎装十三,惹人笑话。
      记得“局中局”中,主人公带手套鉴别一个明代瓷瓶的场景引发了满屏弹幕吐槽。
      戴着手套虽然显得重视,看着也十分唬人,但是,手套在于瓷器接触时,容易打滑,反而会增加风险,所以,一般真正的鉴宝人是不会戴手套接触瓷器的。除非鉴别的是书画和生坑物件,这是为防止人在接触书画、物件时手上的汗液侵蚀或污染物件。
      所以,古玩市场水深了去了,不懂,就好好学习。
 
交易中的古玩市场
      如今,全国最著名的古玩市场无外乎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几家,但其实,在河南也有很多古玩市场。
      郑州古玩城算是规模较大的,但洛阳、开封、商丘、安阳等地,都有规模不一的古玩场所。
      盗墓催生了河南的古玩市场
      催生古玩市场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靠拿祖产典卖度日的满清贵族败家行为;另一种,则就是因为自古以来屡禁不绝的盗墓活动。
      以潘家园为例。潘家园古玩市场过去由于开在晚上,白天人群聚散,如鬼一般来无影去无踪,所以又被称为“鬼市”。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开在晚上呢?简单来说,因为“要脸”。
      清末,很多满(败)清(家)贵(子)族由于迷上鸦片,抽到最后,不得不靠贩卖家产渡日。可是,又怕卖东西时被人看见,所以,便晚上偷偷的卖。
 
北京古玩“鬼市”
      当然,也不乏由于其他原因靠典卖度日的没落权贵。后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外国人发现在这种市场上轻而易举的便能买到“古物”,在各种原因的推波助澜下,古玩市场的生意便越来越红火。
      但是,这个起源不适用河南地界的古玩市场。
      如果说北京、上海等地古玩市场的兴起大多是靠清末民初满清贵族的败家,那河南地区的古玩市场则得赖于在河南作风猖獗的盗墓。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盗墓基地——洛阳、长沙、东阳、淅川,河南占了俩。但河南被盗墓贼光顾的地方,又何止洛阳、淅川两地。
      民国是全国盗墓活动最鼎盛的时期,河南是地下文物第一的大省,自然是盗墓者的最爱。就拿安阳来说,殷墟的主墓区早已不知被历来的盗墓贼光顾多少遍,后母戊鼎就是在一场盗墓活动中被发现的。
 
盗洞痕迹
      1939年3月,一名叫吴希增的人使用探杆盗墓,在探杆钻到地下十多米深时,手震了一下,感觉碰到了硬物,将探杆用力提上来一看,发现坚硬的铁探头都弯了。这个将铁探头都顶弯了的东西便是后母戊鼎。
      从晚清到民国,因甲骨的现世,全国各地的盗墓贼、文物贩子都将目光盯向安阳。一批又一批的甲骨被人从安阳带走,于此同时,大量的青铜器也被人带出安阳。
      再说洛阳,据盗墓文化的研究者倪方六调查,“民国年间约有5万座古墓被盗,盗走的文物达50多万件。这一时期,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达1000多万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盗墓出土。”
      这些盗墓而来的东西如何销赃?你都不用动身,自有得到消息的文物贩子找上门来。
      为了将这些盗墓而得的古董文物尽快脱手,也就催生了当地的古玩市场。渐渐的,由于有源源不断的“真货”流入,当地的古玩市场便发展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严禁盗墓,盗墓活动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