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和专业性,其中也包含生产者、市场、消费者之间必然的联系和作用。行业工艺的发展重点是发挥好产业驱动的经济民生价值。应保持文化基础,传承工匠精神,由外贸为主向外贸内贸兼顾发展,保持手工艺特性、实用性价值和文化价值,不断融入新技术、新材料、新样式。如山东正在着力打造“山东手造”产业新动能,大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手造产业的深度渗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现代工艺往往受现代学院教育与创作研究影响,具有工艺特质的纯艺术化倾向。现代工艺融合新观念、新题材、新技艺,有助于拓展手工艺的个性表达。现代工艺创造生活之美,提升现代生活品质,其思想、审美的意义更加突出。如在上合峰会、G20峰会、APEC峰会等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中,相关艺术设计基于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出新,寓情于礼,展现中华美学风范,极具传播力和影响力。
工艺美术的高质量发展要倡导中国生活美学。中国传统美学观念贯注于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因此形成了天人合一、材美工巧、巧法造化、各随其宜等独特的工艺造物文化,培育了社会群体对生活美学的追求。一段时间以来,工艺美术越来越呈现出追求“把玩化”倾向,影响了工艺美术创作者的价值判断。民间工艺传承功利化,行业工艺创新脱离生活需求,现代工艺创作缺少“中国味道”。根本原因是与生活实用和工艺审美相关的工艺特质在逐渐被弱化。工艺美术并非纯美术,不能没有传承与出新,也不能脱离生活应用。工艺美术如果脱离最鲜活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将丧失最本质的源泉和动力,也将导致现代生活里物质消费化的迷失。当代生活里,工艺美术所蕴含的乡愁记忆、生态价值,恰恰契合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承发展中华传统造型体系和造物体系,加强对物与生活方式、生活美学的理解,不仅要有其形,更要传其神,从而不断适应时代生活的需要,使工艺美术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此外,健全工艺美术传承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工艺美术教育与设计教育互为补充,为精工制造、大国工匠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文化是美育的底色,五千年中华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审美追求与艺术气息。广泛意义上,应推动工艺美育融入公众生活,培养“生活的艺术家”,引导公众发现生活之美、感悟生活之美、创造生活之美。
总之,回归并服务高质量生活是工艺美术发展的目标。工艺美术只有回归生活,才能真正走入人们的内心,广大工艺美术工作者只有贴近生活、服务人民,才能准确定位工艺美术高质量创作的基点。恰如第二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所倡导的创作方向,呼吁广大工艺美术创作者深入社会,深入生活,深入田野,在艺术创作中努力反映“中国工匠精神”,弘扬“中国传统造物智慧”以及形塑“中国美学价值”。鼓励创作出更多展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更好地发挥工艺美育化人、激发创新、推动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为服务人民美好生活赋能。
(作者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编辑:卢 阳 审核:冯朝晖 复审:崔 波 本文将刊登于2021年11月2日 《中国文物报》第7版)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