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黑石号”沉船上的俚人遗物分析
2022/3/24 12:14:28

关键词:“黑石号”沉船,提梁壶,釜,俚人,岭南
摘要:1998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出水的唐代“黑石号”沉船上的生活区,有几件提梁壶和釜之类的陶器,与广东、广西南部的信宜、高州、新会、钦州所出相同。这些陶器形制独特,为生活在岭南南部的俚人遗存。据此推断,“黑石号”上有部分船员为俚人,其原因与俚人善舟有关。结合“黑石号”所发现的岭南其他产品来看,广州港可能为“黑石号”上俚人的始发地。
KEYWORDS: Z
ABSTRACT:
1998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海域发现一条唐代的“黑石号”沉船,船上的货物中包含大量来自中国的陶瓷器,其中有2件提梁壶和1件陶釜[1],引起了笔者的注意。现介绍如下并略作考证。
提梁壶2件。器型和质地相同。红陶,壶体为半球形,顶部为环形提梁,圆肩,肩部两侧置对称一大一小圆形短流,大流口内有类似箅状分流。平底。编号2005.1.00062,腹径18.5、通高23厘米(图一,1)。编号2005.1.00063,腹径16.5、通高18.5厘米(图一, 2)。
 
图一 “黑石号”所出提梁壶和釜
1、2 提梁壶(2005.1.00062、2005.1.00063)  3 釜(2005.1.00077)
釜 1件。灰陶,敞口,束颈,溜肩,鼓腹,平底。编号2005.1.00077,尺寸不详(图一,3)。
目前在广东西南的信宜池洞屋背山遗址、信宜水口白坟岭遗址、高州东岸岭坪遗址、高州曹江人头岭遗址、高州曹江大坡村龟岭遗址[2],均发现类似的提梁壶,时代为南朝晚期至唐代。
 
图二 高州、信宜所出提梁壶
1. 高州东岸岭  2. 信宜丁堡马鞍岭  3、4. 高州博物馆藏
部分提梁壶公布如下:
高州东岸岭坪遗址出土1件,最大腹径25.9、通高34.6厘米(图二,1)。
信宜丁堡马鞍岭遗址出土1件,残高22.2厘米(图二,2)。
此外,高州市博物馆采集2件,尺寸不明(图二,3、4)[3]。
 
图三 钦州、新会所出提梁壶和釜
1-3. 提梁壶(钦州久隆 M6:1、新会官冲 T102 ③ :1780、25)4、5. 釜(新会官冲 T102 ③ :251、333)
钦州久隆[4]出土1件提梁壶,标本M6:1,通体施釉,胎灰白。腹径15、通高21.4厘米(图三,1)。时代为唐代早期。
新会官冲窑址[5]既出土提梁壶,也有釜,时代为唐代,具体如下:
提梁壶。公布2件。均为瓷器,青黄釉,灰白胎。标本T102③:1780,底径13、通高21.2厘米(图三,2)。标本T102③:25,底径9.5、残高11.8厘米(图三,3)。
釜。公布3件。2件为夹砂灰陶。标本T102③:1754,口径17.2、高12.2厘米。标本T102③:251,口径34、高24厘米(图三,4)。1件为瓷,青黄釉。标本T102③:333,口径23.6、高14.6厘米(图三,5)。
 
图四 中国境内所出提梁壶和釜分布示意图
在我国境内出土提梁壶和釜的地点如图四所示,不难看出,广西钦州至广东江门新会一带是提梁壶和釜的生产和使用集中地。而“黑石号”所出提梁壶和釜与这一区域的出土情况完全相同,无疑其来源于广西钦州至广东新会一带。
据考证,这一区域内南朝至隋唐时期的考古遗存具有典型的地域和族群性,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一批具有特色的陶器群(内耳釜、提梁壶、甑、宽平折沿罐)和墓葬(狭长船形土坑墓、瓮棺葬),推断其族群属俚人[6]。
从当前“黑石号”公布的材料来看,提梁壶和釜所出位置为船员生活区,壶和釜下部均有烟熏痕迹,属船员的生活用具,而使用提梁壶和釜的人群为俚人,可推断“黑石号”上的船员中有我国岭南的俚人。
据当前学界的研究,虽然“黑石号”出发地有三种说法:扬州、广州和室利佛逝(船货分别由扬州、广州等地运送至室利佛逝),而对目的地为阿拉伯帝国某港口、“黑石号”阿拉伯商船并无异议[7]。但生活在两广南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