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陶艺术大师刘浩:躬耕在复兴民族文化的大地上
2022/5/30 12:27:46
 
 
2022年初夏,“花开盛世”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揭晓。在这场以牡丹为题的全国性赛事中,山东齐河黑陶制作技艺传承人刘浩、刘旋子创作的“玄艺杯·国色天姿”,从来自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以及全国近4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牡丹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这既是中国现代黑陶的高光时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荣耀彰显,而这一切都源于母亲河的慷慨馈赠,黄河不但浇灌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还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瑰宝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作为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古代艺术的凝聚,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承载着远古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而齐河现代黑陶从无到有、从寂寂无名到举世瞩目,继而成功晋级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有“全国黑陶看山东,山东黑陶看齐河”之说,这一切作为中国现代黑陶奠基人的刘浩功不可没。他把黑陶文化传承弘扬国内外,创造了一个兼古代神韵与时代风采,且具有独立文化特色和艺术品格的“中国刘浩黑陶”民族艺术品牌。
激情燃烧的岁月
很多人都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但那只是他们人生当中的某个片段而已。对于黑陶大师刘浩,激情燃烧则是他生命状态的写照——情系黑陶,痴心不改,从筑梦、追梦到圆梦,三十余年的激情燃烧,演绎了一阙荡气回肠的梦想交响曲。
 
刘浩,1939年出生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山东省齐河县安头乡一个普通农家。1958年考取山东艺术学院油画系,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聊城地区馆陶县(后划归河北省邯郸地区)文化馆,负责群众文化工作,在此度过了20年音乐艺术普及和创作岁月。1983年调回老家齐河县文化馆担任创作员。
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在党和国家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政策东风下,时年49岁的刘浩蛰伏多年的梦想苏醒了,“我还不到五十岁啊,怎么能继续忍受这种浑浑噩噩打发日子的生活,我要张开怀抱去拥抱黑陶,在土与火的煅烧中实现我的抱负……”他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义无反顾辞去公职,放下人人羡慕的“铁饭碗”,转而捧起了朝不保夕的“泥饭碗”。
“我为什么对黑陶情有独钟呢?当时我成立了黄河文艺工作队,这期间,我去参观了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立刻被震撼了,我不想这么好的东西在黄土里埋着。当时在河北有一个学生,从北京郊区拿来一个黑陶小件,我一看顿时两眼放光,黑陶是中国陶的鼻祖,是咱们老祖宗了不起的发明啊!我就动了念头,我要烧制黑陶。”“我就是想通过黑陶这门艺术,提高人们的艺术品质、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刘浩怀着一颗求知创业复兴民族文化之心,对“断代”5000年之久的黑陶文化开启了寻根重生之旅。
1987年春天,刘浩创建齐河龙山黑陶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先聘请了民间烧盆窑的老窑工指教,又招来中小学毕业生学员,手把手培训技术队伍,以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向学员们悉数传授黑陶制作技艺。还实行军事化管理,对学员们提出严苛要求,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百人制作团队。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黑陶厂被评为全县模范企业。建厂至今培训制陶技工400余人。随着学员们艺业有成,在老厂基础上,齐河的黑陶产业呈现出花开多支、各竞齐芳的多元格局。
 
为推动现代黑陶事业发展壮大,刘浩全身心投入到黑陶研发课题中,不断克难攻坚,逐步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烧制黑陶的现代工艺流水线设施。在摸索设计第一代现代黑陶之初,他就恪守着以“黑”为特色的文化精神,力求在黑陶作品里“看到民族的影子,听到民族的声音”。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和追求,经过两年的艰难打拼,刘浩创作出了第一批承载着时代之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