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伦:“拜师”陶瓷大家汪庆正学习鉴定的那些往事
2022/6/22 13:29:45

汪庆正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博专家,也是古陶瓷界赫赫有名的学者,今年是其诞辰九十周年。1984年,陈克伦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方向研究生,汪庆正作为其文物鉴定方面的导师开始指导其古陶瓷的学习。本文追忆了陈克伦跟随汪庆正先生学习陶瓷鉴定往事。
 
汪庆正
我在1990年10月进入上海博物馆工作,但是汪庆正先生指导我认识古陶瓷则始于1985年。1984年9月,我从工作的浙江省博物馆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读文物博物馆方向的研究生。这是复旦大学首次与上海博物馆合作招收文博研究生,也是中国大学第一次招收该专业研究生。
复旦负责基础课的教学,如朱维铮先生的《经史疏义》《中国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吴浩坤先生的《文物与博物馆学概论》《甲骨文导读》,张鸣环先生的《考古学概论》,袁樾方先生的《中国古代建筑》,物理二系杨植震先生的《核技术与考古学》等。学校还邀请外地的一些学者来开讲座,记得有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学院的教授等。当然,在文物的认识与鉴定方面,唯有上海的文物博物馆专家能够胜任。
 
2002年4月陈克伦与汪庆正先生(左)一起在新西兰考察黑石号沉船文物
当年上海的文博专家荟萃,在原上海文化局老领导方行局长的精心安排之下,上海博物馆马承源、汪庆正、谢稚柳、黄宣佩等先生以及上海图书馆的顾廷龙先生(古籍版本方向)和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胡道静先生(文献及上海史方向)分别担任研究生导师。
由于文物鉴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当时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二年就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了“拜师”仪式,我的导师就是汪庆正先生。
 
汪庆正先生2001年在山西考察介休窑
汪先生是古陶瓷界赫赫有名的学者,是1982年9月出版的《中国陶瓷史》主编小组成员和主要撰稿人。汪先生第一次单独授课,首先问我对古陶瓷有多少了解。记得1982年我大学本科毕业进入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不久,在杭州新华书店就买了刚刚出版的《中国陶瓷史》。
在浙江工作两年,接触的文物和考古资料主要是瓷器,也曾经专程考察了龙泉窑和瓯窑等古窑址,这与浙江有越窑、龙泉窑、婺州窑、瓯窑等历史上著名的窑场有关。我通读了《中国陶瓷史》,加上大学时期“宋元考古”课程中许多内容都涉及瓷窑考古以及在浙江的考古实践,使我对中国古陶瓷发展历史有了大概的了解,这为我顺利通过汪先生的第一次面试打下了基础。
汪先生听了我的叙述,说:“可以,以后我在复旦的《中国陶瓷史》课就由你来上了……”。我当然不能贸然接受,只是表示可以作为助教,为汪先生的课程配一些幻灯片,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我查遍上海博物馆资料室的古陶瓷图录翻拍图片,依靠在浙江工作时建立的人脉关系,到博物馆和考古所拍摄古陶瓷实物,基本上形成了一套专业幻灯片资料,能够使授课比较形象化。
 
1999年 陈克伦在大阪研究“宋瓷展”展品
汪先生十分强调博物馆专家与大学、研究所专家的区别,他认为最大区别是博物馆专家会辨别文物的真伪。如果一篇考证文章的根据主要是文物的话,假如论据不可靠,那么文章的论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他还说了徐森玉先生的一件轶闻,那是20世纪40年代徐森老还在北京的时候。
一天,徐森老拿出一张拓片给来访的文字学和青铜器专家唐兰先生看,两人研究半天都没有结果,徐森老就请唐先生带回去研究。几天后,唐先生来说这可能的摩崖石刻的拓本,内容是图案还是文字一时难以判断。徐森老听后哈哈大笑,说:“这是我在一张烧饼的底部拓的拓片。”这当然是文人之间的一段趣闻,也可以看出当时的文人是非常重视文物鉴定的。
1985年,汪先生已经担任上海博物馆的领导,日常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他还坚持为我授课。汪先生给我授课基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