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瓷艺宗师——吴寿祺
2012/12/4 21:34:23
古稀之年的吴寿祺老先生受聘于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为恢复和发展釉下五彩瓷,以及培养生产工艺与艺术创作人才,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吴寿祺(1886-1975)先生,字官翰,醴陵市八步桥乡人。他是醴陵窑釉下五彩艺术瓷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性人物,也是中国釉下彩瓷艺术界著名的一代宗师。
吴寿祺8岁入私塾读书六年,14岁到舅父药店学徒,17岁改投师傅学习陶瓷制做技艺。那时醴陵窑生产的产品,还都是继承古长沙窑制瓷技艺的釉下青花或釉下褐彩等粗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节他20岁时,正逢熊希龄先生刚刚创办的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招生,吴寿祺幸运地考入学堂速成科艺徒班学习陶画。同年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湖南瓷业公司工作,与傅道会、游先理等同学一道,在书画名师张晓耕、彭筱琴的指导下,负责釉下五彩瓷器的研制及其批量生产,亲自参与了釉下五彩火性颜料的研制发明,并最终创烧出色彩晶莹、绚丽夺目的釉下五彩艺术瓷器,突破了兴盛几百年的传统釉下青花装饰之技艺水平。民国二年(1913年)吴寿祺先生曾短期受聘到普利瓷厂,担任釉下彩绘技师,民国三年(1914年)5月回到湖南瓷业公司,被派到公司设在长沙的承销处,继续从事釉下彩绘。至民国七年(1918年)因北兵犯湘,湖南瓷业公司受战火牵累一度停产,吴寿祺也因此失业回家务农。民国九年(1920年)再次受聘到湖南瓷业模范窑业工场,继续从事釉下彩绘。民国十七年(1928年)又一次失业,但随即经友人举荐,受聘到南京中央陶瓷试验场仍从事釉下彩绘工作,直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因国内时局变化,陶瓷市场萧条,被迫回醴陵在家耕田种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醴陵瓷业生产出现短期复苏,吴寿祺再度出山,受聘到渌江职业学校讲授陶瓷彩绘技艺,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近60岁时返家,隐居家乡达十年之久。新中国建立前,吴寿祺先生前后累计从事釉下彩瓷研究和生产达三十二年,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1954年,为响应中央恢复发展“历史名窑”的号召,醴陵新政府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着手恢复和发展曾名动世界的釉下五彩陶瓷生产,并抽调人员紧锣密鼓地在原湖南瓷业公司和湖南瓷业学堂的基础上,筹组设立“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此时,筹备组成员、醴陵陶画合作社生产技术主任林家湖偶然打听到,湖南瓷业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吴寿祺先生仍健在,且绘画技艺日益精湛,遂去信请求吴老出山授艺,但吴老因已70高龄不愿再离开农村老家,林家湖便多次登门请出,感动了年近古稀的吴老,旋即于1955年聘请到刚刚成立的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任彩绘技师,传授釉下五彩技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吴老人老心红,积极从事釉下彩绘的进一步创新研究和培养接班人工作。由于他身怀绝技,研制、设计和带徒传艺均卓有成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56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北京全国老艺人大会,受到朱德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57年当选为醴陵县人民代表和人民委员会委员;1958年当选为湖南省人民代表并连任两届;1961年被评为醴陵瓷业杰出贡献老艺人;1963年被评为湖南省轻工厅先进工作者;同年又被选为湖南省文联委员。同时,他因一手“铁笔双勾”的绘画绝技,还被全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终身会员,并担任了醴陵县第三、第四届政协委员。1965年他八十大寿后,从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光荣退休,但仍经常来所指导技术、参加学术活动和各类重要会议。1975年,吴寿祺先生因病逝世,享年89岁。
吴寿祺大师不仅是醴陵窑恢复和发展釉下五彩艺术瓷的唯一继承人,也是湖南乃至中国瓷业艺术界的一代宗师和杰出的艺术大师。他以七十高龄受聘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辛劳十年如一日,为恢复和发展釉下五彩瓷,以及培养生产工艺与艺术创作人才,都作出了巨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