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白瓷雕塑的古韵新风
2014/1/8 15:46:18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备受保护与重视的国家级民间工艺瑰宝;随着德化白瓷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频频走高,越来越多的藏家和爱瓷器爱好者将目光聚集于它。
  “BIANC DE CHINE”——“中国白”,这个颇具有东方意境的称谓是17世纪欧洲国家对产自福建的德化白瓷的美誉,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早已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彰显了德化白瓷精湛高超的工艺,也见证了德化白瓷历经千年风霜,远渡重洋,饮誉海外的辉煌历史。
  德化白瓷材质独特,瓷质细密,胎釉纯白,洁润滑腻,如脂似玉,在光线的照耀下,可映见指影,叩之则可闻清越悠扬之音。德化白瓷一般以瓶、罐、杯、盘等日用器皿为主,也有人物雕塑以及瓷雕艺术品,几百年来,其作品不仅被港台、东南亚以及英法美等博物馆收藏,奉为至宝,而且也成为当今瓷中之精品,为一些民间收藏家和艺术鉴赏家所看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备受保护与重视的国家级民间工艺瑰宝。
  “德化白瓷在收藏品市场上属于中高端艺术品,很多人把它作为一项艺术品投资。它的价钱有几百、几千、几万元的,也有几十万元的。”据收藏和经销德化白瓷的王美然女士介绍。
  近些年来德化白瓷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价格频频走高。2012年伦敦邦瀚斯拍出的一件明代“何朝宗印”印章观音像,成交价为52.9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34.58万元),创下了德化白瓷拍卖之最。
  德化当代名瓷在收藏市场上也表现不俗。据媒体报道,2007年深圳第四届文博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拍卖专场上已故大师许兴泰的《渡海观音》拍出了60万元。2009年在中国瓷都德化窑陶瓷名家名作展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的《坐莲观音》拍得了45万元。
  德化白瓷与郑和下西洋
  德化白瓷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古瓷外销海外的代表性瓷器之一。德化窑是中国南方著名古窑,与江西景德镇窑和广州潮州窑等齐名。
  德化窑的制陶时间久远,根据文献记载是“始于宋;盛于元、明;衰于清。”德化窑在元代就已经是很重要的瓷窑了,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就详细记载了德化瓷器的制作工艺,引起了西方人的兴趣。到了明代,德化窑白瓷工艺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瓷温润乳白,如脂似玉,工艺和胎釉逐渐达到了如火纯青的水平。
  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开辟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在东西方贸易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随着海路交通的拓展,位于海上交通要道的泉州港,其地理位置日益重要,德化白瓷通过泉州港大量销往海外,很快蛮声西方世界。
  作为一种外销为主的瓷器,德化白瓷在生产过程中,十分注重吸引外来文化,善于投合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因此赢得了广阔的销售市场。近些年的水下考古中,在对“南海一号”、“华光礁”的挖掘中,均发现了大量造型各异的德化青白瓷。德化白瓷堪称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历史见证。
  千烧万捏待釉成
  德化白瓷在明代时期,工艺上达到了高峰。明代白釉泛青色,且莹润,胎质多匀净坚细,胎一般较厚重,透亮度高,器足多坚密光滑,器型大多朴素大方,纹饰简练豪放。清代白釉泛青,光泽明亮,胎体不那么匀净透亮,较薄,露胎处多有氧化浅红点,其底足多沾有沙粒,器型较繁复,纹饰纤细繁琐。德化窑瓷雕塑以人物著称,“象牙白”釉是明代德化瓷塑人物的代表作。题材有观音、八仙、寿星、罗汉、关羽、弥勒、达摩、如来、文昌帝、准提等等。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烧制氛围的不同,德化白瓷瓷色略有差异,而分为“象牙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瓷网.中国——陶瓷历史文化资讯网站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